如果你不相信爱情了,就读一读这篇文章吧核
2024/12/12 来源:不详长满青果的核桃树下,斑驳陆离的光影里,74岁的王贤琴面容淡然,眼神安逸,花白的头发随风飘起,她的心也随之飘出去很远。半个世纪过去,多少人事成沧桑。唯有这一棵核桃树还在年复一年挂果,成熟,给她捧出一年年的期望。丈夫离开他已经有13年了,没有儿女膝前尽孝承欢,一个人的天空下,心却并不孤独。站在核桃树下,听着风吹树叶沙沙唱歌,她就觉得那是丈夫在空中看着,陪她说话。当年栽树的情景,在她的记忆里,鲜活得犹如刚刚才发生的。那年春天,花红柳绿,阳光飞泻,丈夫王荣浩探亲结束,又要启程离家。那时,他们都还年轻着,站在离别的渡口,很多的话语都被离愁淹没,一时相顾无言。丈夫突然从包里拿出三棵用纸包着的大核桃,他说,他工作的四川那边核桃种得很多,不知道这边能不能种活。她赶紧去屋子里拿出铁锹,门前的院子里,两人一起挖坑,把核桃埋在土里,也埋下一份期待和沉甸甸的思念。丈夫走了,她留下,一个天南,一个地北。王贤琴把浓浓的思念倾注在劳作中。三棵核桃死了两个,她悉心照顾存活下来的一棵幼苗,犹如对待他们的孩子。也和丈夫通信,信里除了絮叨一些生活近况,也免不了提到这棵核桃树,日子变成了核桃的日子。一个人的时间,寂寞被拉得长长的。不过,有核桃树相伴,如同丈夫的气息萦绕身旁。他们俩的相识,是在一场老土的相亲中。两个人的爱情,是朴素年代里的一个不太起眼的故事。年,王贤琴22岁,正是青春好时光,也是命运改变的一年。出生在城区的她作为知识青年下乡去了农村。那年,王荣浩从青海回到老家探亲,32岁的他已经是大龄青年,常年在深山里从事核工业的研究,没机会遇到女孩,更没时间谈恋爱。趁着探亲,经人介绍,他们俩坐在一起。初见面时,他的头一直低着,像汇报工作似的一五一十把自己的近况如实道出,没有丝毫隐瞒,末了,抬起头羞涩地看着她。她的脸也腾地红了,确认过眼神,默许了这场相亲。双方家长也同意,随即结婚。婚后不久,王荣浩就离开新婚妻子,回到大西北。因为从事核研究,是一项保密工作,王荣浩注定不能和妻子凡尘相守,不能像普通夫妻那样柴米油盐,享受烟火气的幸福。夫妻俩过起二十年两地分居的日子。每年一个月的探亲假,是他们仅有的相聚时光。丈夫大半辈子献给了核工业,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作出了贡献。一张年由核工业部颁发的荣誉证书这样写着:王荣浩同志,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作出了贡献。二十多年不是飞花过,是更深漏长,陪伴她的就是门前那棵枝繁叶茂的核桃树。二十多年,她仅仅去探亲过两次。不是不想,只是在她朴素的理念里,去了,肯定会影响丈夫的工作,也会给丈夫工作单位添麻烦。所以,她把疯狂的思念藏在心间。第一次去探亲,是因为丈夫病了,她去住了三个多月,朝夕相伴。第二次探亲,是带着满心喜悦去的。丈夫王荣浩办好退休手续,可以回家陪她了,她去接丈夫回家。丈夫退休了,这也是两人从结婚以来,真正相伴的开始。虽然时间晚了点,两人也青春不再,但终究可以在一起了。他们俩的日子开始璀璨起来,可以在核桃树下对坐,哪怕什么话也不说,也让她觉得心安。树在,他在,没有比这更好的生活了。在王荣浩去世的前两年,一直不结果的核桃树结果了。王荣浩特别高兴,她更高兴。他们俩一直没有小孩,对她来说,这棵树就是她的孩子,陪她走过青春葱茏的岁月。71岁那年,王荣浩因病去世,又丢下她一个人。丈夫留给她的除了几张荣誉证书和立功勋章外,便只有门前这棵核桃树。仿佛冥冥之中的天意,这几年,核桃树每年结几千颗果子。王贤琴总会慷慨地分给邻居们吃,分享她的心意。对于她来说,这棵核桃树产多少核桃,核桃能不能卖钱,早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棵树一直陪伴着她,年年岁岁如此。她和门前的树,相看两不厌,一起把日子过下去。“你有什么遗憾吗?”有人这样问她。“谢谢大家,我现在的生活很满足,没什么遗憾。”她这样回答。“嫁给王荣浩后悔吗?”她毫不犹豫地回答:“他是给国家办事的,我怎么能拖他后腿呢!”把心安顿在核桃树下,生命的痛感化成温柔的守望。 树在,她在,他亦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