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春娟春天,什么树都开花

2022/6/3 来源:不详

春天,什么树都开花段春娟

海棠花开

春天到了,花赶趟似的开,总是还没来得及看够,就错过去了。

这一两个月,天地就是一个大花园,普天之下全是看花人。不分男女老幼。你瞧,朋友圈里有人叹:春啊春,是谁人在指挥这场大戏?是呀,谁人在指挥?

先是蜡梅迎寒绽放,继而迎春、红梅、杏花、玉兰,樱花、连翘、桃花,梨花,到了清明,满鼻子都是丁香的味道,还有一树一树的海棠、紫荆……春天啊,太短了。《红楼梦》中四姐妹的名字都带春,“元、迎、探、惜”,这四个字,好好品品,将春的涵蕴说透了。元,元亨利贞,开元,初始;迎,迎接春的到来;探,就是品,就是赏;惜,春天这么美、这么短,一晃而过,谁人不惜!

疫情三年了。每年都有“云赏花”。看到这种情景,总是忍不住想掉泪。“云赏”算啥呀?能闻到属于每种花特有的芳香,还是能感受到东风拂面、花枝轻摇?“云赏”徒增伤怀。天底下很多事都是无奈。

我们看到的是万紫千红,其实每株植物、每种草木都开花。只不过,有些开得不起眼、不动声响、默默无闻,为万紫千红所掩盖而已。开花,这是大自然赋予草木的神圣使命。就像女孩子要长大,要做母亲。

这几天我就看到很多树上开的不起眼的花。

五角枫的浅黄小花,是和叶同时从芽包里钻出来的,一小朵一小朵由长茎连缀成穗,长茎略似垂丝海棠的“丝”。它小小的,和刚长出的嫩叶的颜色很顺,老远根本分不清,过几天枫树底下会铺一层浅浅的落花。再过些日子,叶子长大了,树上缀满一个个豆荚状的小“绿蜻蜓”,那是枫树结籽了。

五角枫的小黄花

我们校园里有很多银杏树。住在校园中的我深受其惠。秋末,捡了好多白果,一直到现在冰箱里还有。熬粥时放上有种特殊的香味,听说有药用价值,可大大缓解静脉曲张。一年到头我都方便看银杏。其实不只深秋季节的银杏叫人叹赏,每年四月初,它刚绽出新叶时更是珊珊可爱。《长物志》云:“银杏株叶扶疏,新绿时最可爱。”银杏既结白果,当然开花。这个时节(4月初)花同叶一齐钻出芽苞。花呈绿色,同叶一色,状如桑椹,略小。

银杏树的花像不像绿桑椹?

核桃树也在这个季节开花。穗状,似粗眉,绿色,缀在叶间,也不显眼。当看到地上有落花时,才恍然意识到,核桃树开花了。据说核桃花好吃。柳树也开花。当鹅毛般柳絮四处纷飞时,那是柳花结籽了。满天飘的柳?,落地成根,不几年就长成大树了,所以人们常说:无心插柳柳成荫。柳花悬铃木的花就是那一个个小铃铛,4月初他就伴着叶子长出来,一粒粒的,呈浅棕色,也就豌豆大。随着叶长,小铃铛也慢慢长大。到冬天,树叶落光,就剩下满树的铃铛了,飘摇在寒风中。来年四月,新叶长出来了,树上还挂着很多去年的铃铛。

榆树的花就是一串串榆钱。先花后叶。这个就不多说啦,操场南头就有数棵大榆树。

普通树中,开花最早的当属杨树。校园里的杨树有两种,本地杨和树干上长“眼睛”的大白杨。本地杨的落花又叫“无事忙”,可食。每年早春,“无事忙”落地时,总会见到一些老人弯腰捡拾。据说挺好吃,但过程麻烦,只有老人有这个耐心。毛白杨的落花又称“羊胡子”,我们也叫它“毛毛虫”。只在枝头挂三两日便飘落,随风满地滚。那年春天,清清才一岁多,正是张开眼睛看世界、蹒跚学步时,我带她到操场玩。满地杨花,随风滚动。初到人间的小人儿不解这是何物,被这满地滚动的“毛毛虫”吓得不轻……

这一幕犹在眼前。一转眼,清清都是二十多岁的大姑娘了。

(记于年4月5日,清明。时校园已封7天,人只可在校园中活动。正值校园花开,甚美。)

/作者简介/

段春娟山东莱西人。任职于山东财经大学,从事编辑及教育工作。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在《光明日报》《新文学史料》《名作欣赏》《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爱读汪曾祺,已出版《读汪记》一书。

段春娟丨二十四节气,中国人的一堂时间课

段春娟

谢谢你,汪曾祺先生

段春娟

一个人的纪念——写在《读汪记》出版之后

段春娟

汪曾祺首部散文集《蒲桥集》为何“卖得冲”?

段春娟

汪曾祺的编剧生涯

段春娟

那些久久不散的美——读汪曾祺《昆明的雨》

段春娟|汪曾祺:文中有画意

今日荐书

《陆建华八十回眸》

《陆建华八十回眸》汪迷部落团购福利来啦!南京日报专题推介《陆建华八十回眸》《扬子晚报》重磅推介《陆建华八十回眸》陆建华:多少情和事,回眸一望中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定价元/本

为回馈广大汪迷朋友,现受陆建华老师委托,汪迷部落团购优惠价80元/本(包邮),团购方式:在汪迷部落赞赏码(下方)上扫码支付或者加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4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