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四川历史名人名园之一阆中古城元戎府的

2022/11/15 来源:不详

站立在阆中古城管星街中段有一个古院落,院落大门上方挂有一匾,上书“武魁”二字,大门两侧有对联,上联是:神州武夫录阆苑何蒙两氏负盛名,下联是:华夏文人榜保宁尹陈二姓居显位。这里,就是“何家窨子”。窨子即钱庄储藏银钱的地方。在清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何家都以开钱庄为生。其先人是御赐“武魁”。

“神州武夫录阆苑何蒙两氏负盛名”中的蒙氏指元戎府蒙家。

元戎府邸文化系列之一蒙家避暑山庄

前言:

我们在前面介绍《阆中历史上的总兵官府邸与两位王府并称阆中古城“三大府邸”原因背后的秘密》时。

介绍了康熙皇帝钦赐阆中历史名人骁骑将军蒙顺赐名蒙善宇骁骑将军蒙元亨湖广镇筸总兵蒙应瑞三代三元大将军俗称蒙家将封地四处荒地大小自由选定开发建设,民间誉为川陕第一庄园。位于阆中市区域总用占地几十万平米、北从清代演武厅蒙公祠,南到七里金顶山蒙家避暑山庄共计二十余里内。

仅房屋占地面积平方米:

分别是元戎府46间房占地面积平米;

蒙公祠12间房以及蒙家垦荒军弓马骑射场后来的墓群区占地平米;

蒙家官菜园36间房占地平米和种植地今阆中人民广场全部和东方广场部分;

避暑山庄房屋38间占地平米,避暑山庄范围今阆中七里金顶观山下方园四公里处。

仅元戎府也是20世纪末华夏大地上地方官家唯一一处正宗门阔五开间大门。

阆中蒙家避暑山庄,俗称蒙家庄园。

地处今四川南充阆中古城七里开发新区金顶观核桃生态种植观光园内外方园四公里处,内有著名的蒙家庄园水库,建国后俗称“三八水库”,原避暑山庄房屋建设38间占地平米历经数年完成。

踏莎行三八水库

作者:妙手偷香

三八水库,

青山碧树,

如画美景留人住。

朝阳照鹤洗白翎,

晚霞映水鱼龙舞。

逍遥钓客,

悠闲农户,

柳暗花明蜿蜒路。

唯闻笑语不见影,

缘在那湾最深处。

作者:妙手偷香自幼便住在七里收费站前靠西的蒙家湾村三八水库边,童年时的快乐大半来自于她,现漂流在外,却也不能忘怀故乡的乡愁。

此诗歌寄托了作者欢乐的童年生活和三八水库的美景。

美如珍珠、清如晨露。

那么“三八水库”的起源与变迁和元戎府蒙家避暑山庄又是一个什么关系呢?

带您走进历史,三八水库位于四川南充市阆中市双龙镇蒙家湾村。

原名“金顶山水库”、“蒙家山庄水库”、“禹王观水库”、“解放水库”、“三八水库”、“蒙家湾水库”。

在清代康熙六十年前。

这里长达80余年的荒无人烟杂草丛生,各种野生动物汇聚。自然的山水无人治理。

康熙六十年秋天由于阆中人蒙应瑞于五十九年西征战功显赫。

康熙帝下旨选举荐升(晋升)阆中蒙氏一门骁骑将蒙善宇骁骑将军蒙元亨湖南镇筸镇总兵蒙应瑞因川北军人蒙应瑞一人一次之战功连同祖上三代同时同地在今阆中古城威德坊处官拜三元大将军。

康熙钦赐元戎府蒙氏家族四封地之一蒙家避暑山庄。

选址:在清代嘉陵江以南有名的道教景点“金顶观山间周边的荒山野地上。

意为:龙以水而名,将以圣恩而发展。

为纪念山东蒙氏族祖伏羲女娲兄妹之母阆中人华胥在阆中双龙镇蒙家湾附近区域孕育伏羲和女娲后不久移迁各地生存养息伏羲女娲最终成为一代人祖以及陕西泾阳县今咸阳市三原县与泾阳县交汇处交龙堡。

中华名将蒙恬之弟名卿兼将军的蒙毅远太始祖兄弟遇害后,蒙毅后人在子婴和众多忠良的大力保护下,被迫逃亡于陕西泾阳县交龙堡,后以开垦荒地,种植粮食而生存壮大于华夏各地,并教育蒙氏入川后人学习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为生,后并建宅于此。

现地处离阆中市区8公里处七里开发新区原双龙镇蒙家湾村。

从阆中至南部国道线,孙家垭收费站站前米处向西有一乡村级公路前往1公里处。

原蒙家避暑山庄座落于此,此处是著名的道教景区“金顶观”上山必经之路,此地民间百姓流传一条谚语“谁修金顶观、造福蒙家湾。重修此山庄,金银定岀现”。

誉意当地百姓对蒙家湾的远景看好寄予了深深的厚望与寄托。

蒙家避暑山庄宅第坐落在椅子形的山湾里,宅第门前有九层梯形良田护卫,良田前面有水库一座呈麒麟形。

这座水库历经蒙家垦荒军成员数代人的共同开发建设以及解放后人民政府号召乡民兴修水利建设服务人民更名“三八水库”。

此地山势风光秀丽,地势奇特,鸟语花香,山青水秀,人杰地灵。

原蒙家避暑山庄避暑山庄房屋38间占地平米,房屋面积0余平方米的休闲之所。

整个种植原面积数百亩,在清代的历史长河中,它出种植粮食专供蒙氏家族生活和经营之外。

也是蒙氏家族和川东北地方官吏以及老百姓节日临时休闲踏青之地受百姓抬爱,为蒙家避暑山庄。

随着城乡地名文化的发展双龙镇蒙家湾村由此而来。

此水库旁边东南岸也是有名的道教景点“禹王观”。

水库东北下方紧俟的是著名的汉王庙和范目祠。

由于都是名胜景点连接,加之蒙家避暑山庄历代主人的好客精神,成为当时川东北道上一颗最耀眼的旅游胜地。

山庄水库最早提出旅游资源的开发者是清代骁骑将军蒙善宇一品夫人王老太君和当时蒙应瑞二品夫人李氏以及蒙家避暑山庄和蒙氏官府菜的创立者蒙暹爱妻罗氏三人提议修复扩展的。

由蒙家垦荒军全面执行。

原因是号称“避暑山庄”如果没有美丽如画的山水和自然风光凭什么来使达官显贵和百姓迷恋此地。

三八水库是解放后双龙镇的一位女姓干部发启男女同胞们带头修建此水库建设美丽家园并在年3月8日开工故名三八水库。

蒙家湾第一位居住主人是从今阆中古城官菜园街迁居至蒙家湾终身居住于此、建设于此、归葬于此。对蒙家湾荒地的全面开垦以及水库绿色的治理。

这人就是蒙恩赐字筠圃、是中华名将蒙应瑞将军的曾孙。因开发蒙家避暑山庄今阆中市双龙镇蒙家湾村附近荒地种植粮食有功被道光皇帝例赠“徵仕郎”。

蒙筠圃墓毁于盗墓贼之手、仅存花岗石墓碑于蒙家湾居民住户院落“皇清例赠徴仕郎蒙公字筠之墓”。

蒙家湾居民称蒙筠圃为蒙大人。是因为这位大人培养了很多为国建功的儿孙们。

其实蒙筠圃在蒙氏家族算最小的了。

连接“蒙家避暑山庄”的建设者们。

(__)、阆中蒙氏第三代。字升庵、生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年)。

卒于乾隆五十九年(公元年)。享年79岁,汉族,四川川北镇保宁府阆中今阆中古城北门井即振武井巷古城北门威德坊人。

清代名将蒙应瑞长子、母李氏,妻罗太君,弟弟蒙旭和蒙暐。

蒙氏宗祠、蒙家官菜园宅第、蒙家避暑山庄宅第、亲自修建完善者(年)。

四川川北阆中古城蒙氏官府菜的创始人,他的最大功劳就是他和他母亲李氏以及后来的小弟蒙暐共同建设朝廷和康熙皇帝钦赐蒙氏家族四处封地荒地的开发与建设和完善。

带领阆中“元戎府成员蒙家垦荒军继续替太祖父骁骑将军蒙善宇先祖骁骑将军蒙元亨未完成的事业垦荒种植蔬菜和粮食以及替其父蒙应瑞完成照顾家庭弟妹健康成长注入了毕生的心血。

使弟弟蒙旭在母亲和老师的共同关爱下顺利考取举人进京复试。

受到乾隆帝钦賜御笔“文魁”宅匾赞美。

蒙暹因此成为大将军蒙应瑞背后的大英雄。

成为当时“最美孝心少年”之美誉。

传承了蒙氏将门文化精神,为国家培养了杰出的军人。优秀的儿子:蒙得正、优秀的儿孙:蒙恩诏,教育他们向蒙氏先祖一样把生命投入在行伍(军人)生涯。

为抗击外国侵略者和巩固国防,建设边区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

也为阆中古城蒙氏家族迎来了最高荣誉。

蒙暹是今四川南充阆中古城人民永远的骄傲与自豪。

(__?)、阆中蒙氏第三代。

汉族、四川川北镇保宁府阆中生于今阆中古城北门威德坊处北门井即振武井巷人。

清代名将蒙应瑞的第三个儿子、母李氏。妻殷太君。长兄蒙暹、二哥蒙旭。

长子蒙执正、次子蒙守正、三子蒙思正,蒙暐他和长兄蒙暹完成蒙家官菜园和蒙家山庄的经营与发展。来支持其父蒙应瑞在外安心为国为民建功立业。

他和兄长蒙暹经营与发展了蒙氏官府菜的完善和阆中双龙镇蒙家湾村蒙家避暑山庄的建设。

他的后人世世代代传承他未走完的事业,开垦蒙家湾村荒地种植粮食为己任。

清代杰出的后裔蒙恩赐字筠圃因开垦荒地种植粮食有功受到朝廷嘉奖,皇清例赠徴仕郎。

蒙暐另一方面勤教后人积极拥跃光荣入伍参军,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与时俱进为国建功立业的军人,他的后人也是现今在广西、贵州、成都和西昌以及阆中历史上可考在外定居发展著姓之大族。

(生卒年待考),字筠圃、名将蒙应瑞的第三代后裔。

阆中蒙氏第五代,四川阆中古城官菜园街人(阆中双龙镇蒙家湾村“蒙家避暑山庄”主人)。前清邑庠(秀才),因开垦蒙家湾村荒地种植粮食有功,清“皇清例赠徵仕郎”。

其后裔由于时代变迁,迁往少数民族区域发展。

蒙恩赐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以及培养儿孙与时俱进从军行伍的精神是阆中古城人永远的骄傲。

(生卒年待考)、字海帆、蒙筠圃之孙,名将蒙应瑞第五代后裔、阆中蒙氏第七代。阆中双龙镇蒙家湾村人、前清邑庠(秀才)。因早年从军、有“秀才从军”之美誉。

(生卒年待考),字子明、蒙筠圃之孙。名将蒙应瑞第五代后裔,阆中蒙氏第七代。阆中双龙镇蒙家湾村人,蒙朝宗之弟,前清外委职业军人。

(生卒年待考)、字俊臣、蒙筠圃之孙,名将蒙应瑞第五代后裔。阆中蒙氏第七代,阆中双龙镇蒙家湾村人、蒙述宗之弟,前清额外委。职业军人。

据当地百姓介绍,此墓碑为蒙家湾蒙大人之墓。据考证墓文为蒙氏入川第五代祖墓,是蒙应瑞将军第三个儿子蒙暐的第二代子孙。

据当地百姓说: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期由于很多像似少数民族人士前来探示墓碑来源和蒙氏后人发展情况,但无人知晓。

特别感谢当地居民马文顺、伏兴华、杨兴财、张本勤、马帮清等老人对阆中蒙氏将门文化蒙家避暑山庄遗迹碑文的保护。

“蒙家避暑山庄”的发展建设就历经余年的数代人努力而成。

它的形成基本上是_____选址(后来的阆中双龙镇蒙家湾)_____建山庄(蒙家避暑山庄)_____周边垦荒(山庄附近所有土地垦荒种粮)_____人工建梯田(九层绝美梯形粮田人工的修筑)_____根据溪流人工全面拓展完成景观(蒙家湾水库原始麒麟图形的诞生)_____修复完成"金顶观"和"禹王观"风景遗址景区。

形成了阆中风景区山、水、名胜、与山庄、人与自然、名人与景的又一完美组合。

就是在今天当您踏入这块所谓的山水宝地时。

昔日的蒙家避暑山庄园区与道观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不存在只留下了遗迹。

但是那美丽神奇壮丽的青山绿水会让您留连往返久久难忘。

又有多少人知道就是这样一块神奇的土地上凝聚阆中历史上蒙家将三元将军和历代蒙家垦荒军的毕生心血、因为他们的责任与义务再加上皇恩浩大、圣旨难为。

垦荒建设种植粮食更是蒙氏三代将军的一种职业一种崇高的荣誉。

蒙家避暑山庄周边相关文化连接:

迎恩街、官菜园街与蒙氏一门

年下卷总第7期阆中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编《名城研究》一书第页著名作家毛明文著“迎恩街、官菜园街与蒙氏一门”

阆中古城的两条街道迎恩街、官菜园街的得名,一般解释为:旧时由京都而来的大员,都由北面这条街而来,为迎接圣恩,故名“迎恩街”。

又说,这一带古为官家菜园,以后建街,故名“官菜园街”。

这些望文生义的解释,似无错谬,但要弄清原由,必须从清代阆中北门井(迎恩街)的蒙氏家族说起。

蒙氏远祖本齐国(山东)人,远祖蒙骜时迁入秦国(陕西),贵为将军,后因先祖蒙毅被奸臣所害,其兄蒙恬亦受牵连,后裔在众多忠良的保护下,从咸阳迁至泾阳县境内。

至清代康熙十八年,蒙顺之长子蒙元亨由陕西泾阳县迁居阆中,以经营豆腐业为生。

元亨以“忠心报国、忠孝传家”之祖训教子。

其长子蒙应瑞,字兆麟(~),在康熙五十九()年,以行伍从征西藏,在抗击准葛尔入侵西藏的战争中,战功卓著,经满汉将士联合上奏,于康熙六十()年荐升湖南镇筸镇总兵。

避暑山庄称“蒙家避暑山庄”,在今双龙镇之蒙家湾。

此地远离城市,地势奇特,山青水秀,风光旖旎,为蒙家及地方官吏休闲之所,由蒙暐及其后人掌管,后为蒙氏后人墓葬区,二十世纪中叶毁于盗墓贼之手。

现存“光绪三十四年岁次戊申十月立”“皇清例赠徵仕郎蒙公字筠圃府君之墓”碑一座。

现仅存墓碑1座,上书:“皇清例赠徵仕郎蒙公字筠圃府君之墓,光绪三十四年岁次戊申十月立,孙:天成、天镇”,其它文字不详。

“阆中风水探奥,古城风水与民居”

赵秋贵是阆中古城著名文化学者。

其弟赵双贵是著名的楹联学者。

此文系赵秋贵发表于年卷(总第2期)四川阆中风水文化研究会主办《风水文化》第62页

“阆中风水探奥,古城风水与民居”

赵秋贵

阆中古城民居大院,比比皆是,迎恩街的蒙家大院,门口斜倚的两株梧桐树,亭亭如盖,寓意着“家有梧桐树,何愁凤凰来”的吉祥意义,街门上高悬“元戎第”、“文魁”两道镏金匾额。

落款有“同治年间字号。

二门则是块木结构的斗拱建筑,美奂绝伦,气势恢宏。

过厅中的匾额书“簪缨济美”四个大字流光溢彩,熠熠生辉。

据考证,蒙氏祖先曾官至湖南总兵。

名声显赫,红极一时。

一元街的郑家大院,花厅中镶方形水磨青砖也是很有品味的。

田家巷有着田家牌坊之称的宅院,门楣上挂着金龙缠绕的‘御前带刀侍卫’的匾额也颇有名气。

净圣庵街‘尚义可风’的李家石门风韵犹存。

再就是三陈街有‘旌表节烈’之称的樊家大院也很不错。

白花庵的孔家大院。

南街的秦家大院。

武庙街的李家桂花大院。

下新街的杜家客栈。

笔向街有望月楼之称的马家大院。

现为民俗会馆的田家大院。

左营街的‘寒知松柏,香启兰桂’的张家大院。

大东街的徽派院落,各具特色。

它们是古城民居的代表,向人们展示着昔日的光彩和辉煌。

古城民居和院落是阆苑仙景的重要构成。

民居古院小部分是唐宋和元代建筑。

普遍展现为明清建筑特点。

歇山单檐式穿斗式。

有寓意长命富贵的长方形;

珠玉满堂的单珠式;

官高一品的品字形;

多子多福的多字形........。

式样奇特,古朴精美,实为全国罕见,天井中的植树栽花,树以紫薇,金桂、珠兰、山茶、含笑居多,曲径通幽,华廊绕翠,鱼缸、假山点缀其间,给院落增添了无限情趣和生机....。

遗址怎能冒名相争?也谈阆中巴文化遗迹汉王祠和鹚凫侯庙

“阆中民俗荟”于年9月27日发布“今日头条”文章。

作者:刘先澄

题记:阆中嘉陵江畔是板楯蛮賨人的活动中心,是巴賨领袖举旗麾军、定秦开汉的基地,是悠久巴渝文化的圣土。而今川渝各地发展旅游,争相宣扬是彼处范目率领巴人军队,争相宣扬是彼处的舞蹈叫“巴渝舞”,令人忧心忡忡,五味杂陈……

唐代大诗人杜甫广德二年()游历阆中时,在《南池》诗中写到:……南有汉王祠,终朝走巫祝。歌舞散灵衣,荒哉旧风俗。高皇亦明主,魂魄犹正直。不应空陂上,缥缈亲酒肉。……

南池即彭道将池,或称彭池。《汉书·地理志》:阆中有彭道将池。《后汉书·郡国志》:阆中有彭池大泽。《益州记》:南池在阆中县东南八里。《方舆胜览》:南池在高祖庙侧。

宋代大诗人陆游乾道八年()莅阆,也写有《南池》诗。诗前小序云:“杜诗所谓‘安知有苍池,万顷浸坤轴’者,今已尽废。”他著《老学庵笔记》说得更明白:“阆州南池亦数百里,今为平陆,只坟墓自以千计,虽欲疏浚复其故,亦不可得”。陆游《南池》诗写道:二月莺花满阆中,城南搔首立衰翁。数茎白发愁无那,万顷苍池事已空。陂复岂惟民食足,渠成终助霸图雄。眼前碌碌谁知此,漫走丛祠乞岁丰。

杜甫、陆游这两首诗,都记载了重要的历史信息:阆中城东南,原有浩瀚的湖泊叫“彭道将池”,又称“南池”。到南宋陆游所见时,已变为平陆。清咸丰《阆中县志》载:“彭道将池:在县南十五里,今之七里坝也。坝在四山之中,横阔七里,故有是名。自汉迄唐,堰大斗、小斗之水灌田,后堰坏,遂成平陆”。

两首诗都说,古南池即今之七里坝的南面,有一座“汉王祠”。杜甫看到的汉王祠很闹热:“歌舞散灵衣”,“终朝走巫祝”,然后,人们在祠外空坡上“亲酒肉”。陆游看到“万顷苍池事已空”,人们在林间的汉王祠中,祈求保佑有个好收成。

到清代,汉王祠又称“汉高帝庙”。道光《保宁府志》载:“汉高帝庙:在县南十余里西堰山下。高帝还定三秦,阆中范目,率七姓為先锋,后封目阆中侯,目等立帝庙。”

这段记载说明了汉王祠的来历。

遗址怎能冒名相争?也谈阆中巴文化遗迹汉王祠和鹚凫侯庙

阆中嘉陵江两岸,是古代巴人聚居的腹地。这些巴人主要有罗、朴、督、鄂、度、夕、龚七姓,善弩射,好歌舞,长于狩猎。因使用木板为楯,冲锋陷阵时击鼓歌舞,被称为“板楯蛮”。相传秦昭襄王时,曾除虎患有功,秦昭襄王赐以土地,免征赋税。巴人称赋税为“賨”,遂被称“賨人”。

据常璩《华阳国志》载:“漢高帝滅秦,為漢王,王巴、蜀。阆中人范目,有恩信方略,知帝必定天下,說帝,為募發賨民,要與共定秦。”领有巴、蜀之地的汉王刘邦采纳了賨人领袖阆之范目的建议,命范目负责募集賨人组成军队,出川定秦。范目率领巴賨多人的精锐武装,在刘邦派人虚张声势抢修子午道时,暗中走陈仓道进入关中(即史载“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了咸阳以西的雍王章邯、咸阳以北的翼王董翳、咸阳以东的塞王司马欣,助刘邦平定了三秦之地。

范目建立了为大汉帝业奠基的首功,刘邦封他为长安建章乡侯,范目辞;因賨人恋家,范目请还故里阆中鹚凫乡,遂改封为鹚凫侯,又固辞;乃再封为渡沔侯。故范目有“亡秦范三侯”之美称。刘邦特别赞赏巴賨军队以震动山谷的鼓声威慑敌人的阵前歌舞,赐名“巴渝舞”引入宫廷。范目回乡后,怀念刘邦,在彭道将池南岸修建了汉王祠。

汉王祠位于何处?

清咸丰《阆中县志》载:“汉高帝庙:土人称汉王庙,在县南七里坝古彭池之南。庙久废,今屋宇一区,仅存庙名而已。帝还定三秦,范目率七姓为先锋,后封目阆中侯,目等为立庙。”传至近现代,当地民间称汉高帝庙为“汉王庙”。

笔者访问,有阆中七里坝乡民,还能指认汉王庙基址所在,其位置在今七里街道办事处千鹤村六组杨家山东北麓,不远处有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的“三八水库”。这里相邻的蒙家湾,乃是清代阆中籍著名将领、湖广筸镇总兵蒙应瑞的庄园所在。三八水库处已有杨姓投资所建的观光长廊,蒙氏庄园已开发种植有红豆杉、核桃产业园。

遗址怎能冒名相争?也谈阆中巴文化遗迹汉王祠和鹚凫侯庙

范目是阆中以及嘉陵江、渠江流域的今广、达、渠、通、南、巴等川东北广大地区的巴人部族领袖,是巴人爱戴的英雄。他给刘邦建了汉王祠;巴人为纪念他,在他的家乡鹚凫乡建了“鹚凫侯庙”。据明嘉靖《保宁府志》载,明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年),四川按察司佥事、川北道杨瞻,曾主持在原址重建了鹚凫侯庙,还亲笔写有一篇《记》,原文如下:

明杨瞻重建鹚凫侯庙记

府城南三十里許有甆鳧壩,為漢范將軍故里。將軍輔高帝為功臣。按漢史:高帝王漢中,還定三秦之日,將軍自閬領賨人平定關陕。及天下大定,論功議賞,當受侯爵。帝以將軍產甆鳧,遂封甆鳧侯。卒,葬於此。土人因立廟於側,二千余年不廢。入正德來,屢遭兵旱,廟就傾圮,墓傍地多為鄰人侵之。嘉靖壬寅,余以監察御史出僉蜀憲,駐節閬中,因記將軍為閬人,命推官郭公謙廉其祠墓。墓左父老,前一夕,忽夢將軍告曰:“我范將軍目也,我祠久廢,墓數數為人侵耕,明發觀察公當令人來吊我,汝其厚遇之。”次日巳刻,郭推官果遣縣典史楊孟榮來,父老舉驚訝異其夢,適知府謝君上箴至,遂董治之。為廟二楹,為大門一楹。余為扁曰“漢甆鳧侯廟”。墓傍地悉清,士俾刻碑陰;仍大書“漢甆鳧侯范公諱目故里”,刻石立於彭城鋪;又大書“漢甆鳧侯范公諱目墓”,道刻石立於墓前。定春秋二祀,“廟可冀其不廢,墓可冀其不犯”云。推官率耆舊來請記,余曰:鄉先生歿而祀於社,矧有功德於社稷者耶?將軍翊戴漢室,克除僣亂,助成四百年炎劉之業,廟祀宜矣。况一舉動之,頃輙形夢應,遇旱潦疾疫而之,夫豈有不應者耶?吾民尚知所以崇奉之哉,吾民尚知所以崇奉之哉!

——载明嘉靖《保宁府志》卷之十四·艺文四·记·祠庙

遗址怎能冒名相争?也谈阆中巴文化遗迹汉王祠和鹚凫侯庙

这篇《记》十分清楚地记载了重建鹚凫侯庙的情况,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鹚凫侯庙的地址在甆凫坝。杨瞻这篇记的标题写的是“鹚凫”,正文中却是“甆凫”。“甆”古代同瓷器的“瓷”,其字义与水鸟“凫”应不相干。鹚凫乡为汉代阆中乡名,应是因彭道将池和西汉水(嘉陵江)畔多鹚凫水鸟而得名(闻一多研究伏羲文化,说这乡名本是“凫鹚”,应是“伏羲”读音的演变,这是另一话题了,本文不涉及)。

嘉靖《保宁府志》系手书木刻印成,《记》正文中甆凫的“甆”字明显是错刻,依标题“鹚凫”才对。鹚凫坝在何处?今七里坝在秦汉至唐代还是一片汪洋,肯定鹚凫坝不是今天的七里坝。

按“府城南三十里许”的位置,应是指今天的彭城坝无疑,杨瞻的《记》中也明确写了是在“彭城铺”。嘉陵江畔的彭城坝,相传是古彭国的重镇所在,年曾出土一柄殷商时期的虎纹铜钺,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据阆中籍的伏元杰教授所著《武王伐纣之彭国考》认为,阆中彭城坝的古彭国,战国后期被溯江而上“后治阆中”的巴国打败,被迫迁徙去了今彭山一带。巴国在阆中的王城,究竟是在今老城一片,还是在彭国故城彭城坝?值得研究,有待考古证明。范目所处时代,据秦灭巴之时并不遥远,说不定出土文物“虎纹铜钺”就是巴王室自祖先承传下来的礼仪兵器。

明嘉靖《保宁府志》载,位于彭城坝至今犹存的圆觉寺,“位于赐绯山下”。赐绯,指帝王赐给功臣红色的官服。联想到刘邦在范目“固辞”封侯、要求还乡时,刘邦曾说范目:“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耳。”而鹚凫坝即今彭城坝有“赐绯山”,很可能就是汉高帝赐给范目锦绣官服送其还乡之后,范目宅后之山遂得“赐绯”之名。所以,范目故宅,和“土人立庙于侧”的鹚凫侯庙,其位置应是在赐绯山下,即今存之圆觉寺附近。

《记》中说鹚凫庙“二千年不废”,不仅说明祠庙历史悠久,而且反映出世世代代阆中百姓对巴人领袖范目的爱戴和缅怀。《记》描述范目给当地父老投梦,其实正反映百姓对范目的怀念之情,意在说明重建鹚凫侯庙,顺天意、得民心。川北道杨瞻将重建工程,委托保宁府负责完成。保宁府推官(知府的佐官,相当于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兼审计局长)郭某,派阆中县典史(相当于县公安局长)楊孟榮,清理被侵占的墓旁庙地。然后保宁知府謝上箴,亲自谋划、组织施工。重建之庙有二楹,古代房屋一列为一楹,二楹指一列正殿,旁有偏殿。大門上悬挂杨道台亲自书写的匾额“漢鹚鳧侯廟”。

墓旁土地全部清丈纳入管理,大书“汉鹚凫侯范公讳目墓”的石碑立於墓前。杨道台还特意書写“汉鹚凫侯范公讳目故里”大字,刻石立於彭城铺(古道驿站)。还比照当时国家祭祀规则,定下了鹚凫侯庙春秋两次祭祀的制度。杨瞻在《记》中说,乡里有德望的先生去世后,村社都要祭祀,何况是有功德於国家社稷的巴賨首领范将军!范将军辅佐帮助汉高帝成就了四百年汉室江山,建廟祭祀原是应该的!重建侯庙已是应了夢景,今后遇有天灾疾疫去庙里祈,将军之灵豈有不保佑的?建庙就是要让百姓知道为什么要崇敬供奉范将军!这句活,杨道台在《记》的结尾接连强调了两次。

遗址怎能冒名相争?也谈阆中巴文化遗迹汉王祠和鹚凫侯庙

读罢杜陆诗篇和杨道台的《记》,浮想联翩。一座汉王祠,一座鹚凫侯庙,虽均已不存,却有先贤文字存史。白纸黑字,雄辩地证明:阆中嘉陵江畔是板楯蛮賨人的活动中心,是巴賨领袖举旗麾军、定秦开汉的基地,是悠久巴渝文化的圣土。而今川渝各地发展旅游,争相宣扬是彼处范目率领巴人军队,争相宣扬是彼处的舞蹈叫“巴渝舞”,令人忧心忡忡,五味杂陈。

倘若阆中的汉王祠、鹚凫侯庙还在,可以让他们来瞻仰,认知历史不可任意打扮,遗址怎能冒名相争?同时也让阆中乡土子民,可以凭生巴賨后裔的荣耀,从而记住乡愁,记住承继巴渝文化的责任担当。

用杨道台的话说,要让百姓知道为什么要崇奉范将军!笔者期盼,在挖掘历史文化、发展全域旅游的今天,能尽早见到在七里千鹤村重建汉王庙,庙前能常听到响彻云霄的巴渝鼓声;也能尽早看到在彭城赐绯山下,重建范将军故宅和鹚凫侯庙,常有蜂拥的游客前来瞻仰祭拜;能见到彭城镇街口,重竖起“汉鹚凫侯范公讳目故里”的辉煌地标。阆中的巴渝文化研究,也能急起直追,以遗迹遗址映证文献记载、传说故事,有力证明这片热土在巴渝文化领域不可替代的地位。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24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