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在种植期间,需要掌握的土壤和水肥管理
2023/5/27 来源:不详全文共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核桃作为经济林树种,对促进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加强和改进核桃栽培管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核桃的生长水平,减少病虫害的影响。
在生产栽培管理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栽培技术等,为增强当地树体结构提供技术指导。
将高效栽培模式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有利于提高核桃产业当地种植者的经济效益,逐步实现提高核桃质量的效益目标。
一、园地选择
年平均气温处于9~16℃,降雨量在mm以上的区域均可栽植核桃树,核桃对于土壤具有非常广泛的适应性,属于深根性果树类型,抗性能力较弱。
所以应当首选具有深厚土层、水肥条件好的壤土种植核桃树。核桃属于喜光类的树种,生长过程当中应当保证充足的光照。
二、整地
播种前应深耕土壤,一般深达40厘米左右。将基肥或秸秆放入底部,捡起岩屑、碎石、杂草等影响核桃生长和根系呼吸的杂物。最后将苗床平整成床,宽度为1.0~1.5m,长度为10~12m。
三、移栽
为了提高核桃的早期产量,可在核桃生产中采用密植法。在山区种植早核桃树可采用2m×2m的株行距,进入果实成熟期后再改变4m×4m的株行距。
在规划密植时,也可采用3m×5m的株距种植,再转化为6m×5m的株距种植。这能有效提高苗期光合覆盖率,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有利于早期产量的形成。
四、土壤管理
土壤能够为核桃的健康生长提供重要的营养来源,富含钙和有机质的土壤更加适合核桃树生长,如石灰质土壤。
此外,核桃根系发达,是需要深厚土层的深根系树种。不适合选择板结黏重的土地或者沙地,这样的土壤不利于核桃的生长发育。
如果选择了浅层土壤或者过于板结的土壤,核桃树就会出现生长慢、结果小和产量少的现象。
除了选择好先天的土壤条件外,后期对土壤进行翻耕、除草、施肥也可以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
这就需要种植人员全面了解土壤状况,对土壤的种植间隔密度、土壤肥料的数量进行严格管控,以保证一系列后期管理工作有效、及时地进行,达到提高核桃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五、施肥管理
根据核桃不同的种植面积和不同的乔木情况,选择适宜的施肥方法。施肥可以保障核桃在生长中获取必要的养分,保证核桃的健康生长。
以树干为中心,在树冠半径范围内挖一条约30厘米深、30厘米宽的圆形肥沟,施肥后覆盖土壤。
还可以从外缘不同方向开始,从树干向外挖4~8条30cm宽、40cm深的径向施肥沟,避免同一位置重复施肥。适用于5年以上的核桃树,挖沟忌大根。
还有一种常见的追施方法——穴施肥。从树冠半径的1/2处开始,向外挖一些洞,大约40厘米深,施肥后覆盖土壤。此外,还有带状施肥、灌溉施肥和叶面喷施。
六、灌溉管理
充足的水源可以为核桃树的生长提供足够的水分支撑,也可确保核桃在生长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充足的含水量能保证核桃树更加健康地生长,要保证核桃树的含水量达到60%以上。对于一些根部未能发育成熟的一年生核桃树和二年生核桃树来说,对水分没有充足的吸收能力,有效的灌溉对幼苗的生长极其重要。
此外,核桃树梢在6—8月通常有着较快速的生长速度,这个时期需要种植人员格外注意树梢的生长发育情况,控制好灌溉的水量,保证在秋天果实收获时能够吸收到充足的水分。
七、病虫防治
1、腐烂病
一般经营粗放、土壤瘠薄、长势较差的苗木容易遭到病害侵染。病斑的传播时间一般为4月中旬至5月下旬。
可以通过先刮病斑,然后涂白来减轻疾病。增白剂配方为水:生石灰:盐:硫粉:动物油=∶30∶2∶1∶1。
2、炭疽病
该病由真菌感染导致,对核桃的果实危害较大,同时会对核桃的嫩芽、梢、叶造成危害。防治过程当中,初期运用3~5波美度石硫合剂进行喷施防治,也可利用倍液50%退菌特进行喷施防治,连续应用2~3次便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发病期利用倍液50%多菌灵或者倍液百菌清每15d喷施1次,连续应用2~3次便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八、采收
核桃一般在9月上旬、中旬采收,此时总苞的颜色由浓绿色变为淡黄色,少数在自裂时采收。采收的方法是用木棍或竹竿将果实打倒在树枝上。
收获后,绿色果皮应先用堆肥剥皮法去除。采集的绿色果皮果实应堆放在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厚度为30~50厘米,并以草覆盖。
5~7天后,青皮自行开裂,用木棒敲击去除青皮。剥皮后的新鲜壳果应在剥皮后3小时内用清水冲洗,然后用漂白粉漂白。将漂白后的壳果用水洗净,放在通风处晾干,最后分类、包装、储存。
近年来,随着核桃高产高效栽培、低产林木优化、高产栽培等农业技术的推广,核桃单产有了新的突破,种植面积和产量迅速增加。
为了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加强核桃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扩大核桃栽培面积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核桃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