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教育做的事情,就是培育每个孩子

2023/11/18 来源:不详

“德”是什么?之一:话说“仁”字

01

“德”这个词我们又熟悉又陌生,又好理解,又不好理解,又很具体,又很抽象。比如说这个人缺德,就说这个人的品行不好,这个“德”好理解。比如说“道德”,感觉是一个很抽象很深奥的东西。我们整天说“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这个“德”又是什么呢?其内涵是为何、外延至哪?作为社会人,我们可以对德有一个比较宽泛的、自由的理解,甚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作为教育人,我们就应该对这个“德”字有一个比较专业比较科学的认识,这样才能科学有效做好“立德树人”工作。下面谈我的一家之言,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02

“德”的第一个要素、也即核心要素是“仁”。这个“仁”字也很抽象,何为“仁”呢,如果解释下去就好像进入了名词解释的死胡里。我们先说这个“仁”字源自何方?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些名词,比如说:瓜子仁、核桃仁、杏仁等等,这些“仁”就是儒家“仁”的本源,源于自然,源自儒家对自然的观察体验所得。因此这个“仁”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十分具体的东西,看得见、摸得到、感受得到,而且可以品尝。这样“仁”的本意就好理解了。首先,它来自自然,整个天地为它提供萌芽生长元素。其次,它源于自发,自身没有形成“仁”的基因和动机,外力再好再大也不会起作用。因此,仁的形成与发育由内外两种力量合作而成。第三,“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即传承传统基因,不断与时俱进,创造出新一代“仁”来,维持种系繁衍下去。第四,“仁”在生长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吸收自然能量,同时把自己的收获、获得转化成新的资源贡献给自然和世界。“仁”有营养,又很香甜,是人和动物重要的食物来源。大量的“仁”供人类、动物甚至植物消费,只有极少的“仁”作为种子繁衍生息种系。

03

因此,我们认为“仁”核心是“爱”,由“被爱”产生“自爱”,由“自爱”发展为“爱人”。因此,“仁”有来处,也有去处,“爱”来源于“仁”,“仁”表现为“爱”。“仁”本身是一颗种子,如果没有适合的土壤、温度、阳光、水分也不会萌芽。即使生长出来,结出新的种子并非易事。没有“被爱”产生不了“自爱”,没有“自爱”产生不了“爱人”。教育做的事情,就是培育每个孩子心中的“仁”萌芽生长,由“被爱”发育为“自爱”,由“自爱”生成为“爱人”,循环往复,能可持续发展。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65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