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的一把火赵姐家的佤山宴新华网客户

2022/12/4 来源:不详

白癜风医治 http://m.39.net/pf/a_4444007.html
06:26

鸟瞰勐来村大寨。

岁末寒冬,在温润潮湿的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人们依旧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烹制着够“野”够美味的新鲜美食。口味香辣的佤菜和热情豪爽的阿佤人民,就像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着每一位过往食客。(新华网丁凝刘馨蔚刘东摄影报道)

赵秀兰与孙子。

赵秀兰是沧源县勐来村村民,村民们都亲切地唤她作“赵姐”。年“佤山幸福工程”实施后,他们一家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特色小洋楼,年,又参加了政府组织的农家乐技能培训,并获得3万元农家乐补助资金,开起了勐来村第一家农家乐——叶坎农家乐。

叶坎农家乐外景。

年赵秀兰刚嫁到勐来村时,家里还是油毛毡房,“那时候水电都没通,挑水要步行10多分钟到山上排队。后来日子慢慢变好,但也想着只要能住上瓦房就很满足了,哪里敢想能有今天这样的光景!”从油毛毡房到砖木结构的瓦房,再到如今住上两层小洋楼,赵秀兰亲眼见证了勐来村的发展。

勐来村全景。

据了解,“佤山幸福工程”于年9月在临沧市启动,对沧源县的多户农村危房实施改造。通过改造,勐来村建成了幢富有民族特色的民居房,群众彻底告别了住茅草房、叉叉房的历史。年,勐来村家家户户喝上了安全洁净的自来水,通了硬板路。村里基础设施的提升,让老百姓对生活有了更高的期望。

赵秀兰到菜市场选购食材。

“出去外面打工钱是赚到了,但却把家弄丢了。现在家乡发展也很快,我就一直在等一个机会,要成为第一个在勐来村开农家乐的人。”赵秀兰说。

赵秀兰做菜需要的食材。

在佤山,餐桌上的原料一年四季都不缺。沧源县气候温暖潮湿,日照时间充沛,极有利于动植物的生长。鸟兽鱼虫,花果野菜,都能在赵姐的手中变换出一道道美味佳肴。

赵秀兰家的“小菜园”。

“以前因为条件有限,不吃山茅野菜就要饿肚子,但是现在这些野菜反而成了最原生态的食物,游客们很喜欢!”

赵姐家的佤菜宴。

由于气候湿热,佤族人嗜辣,且辣味下饭,当地人笑称“吃了辣子更有力气去干活计”。涮涮辣、小米椒、木姜子、芝麻、花生、核桃、花椒、芫荽等各式佐料,都是佤菜爽口够劲的法宝。

油炸竹虫、山茅野菜深受游客喜爱。

鸡肉烂饭、舂苦子果、酸木瓜煮稻花鱼、油炸竹虫都是赵姐家佤菜的招牌菜。

食材。

在烹饪方式上,佤菜仍保留着之前因“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而形成的以煮、烤、煨、火烧见长的食物加工方法,同时,也加入了炒、煎、炸。烹调方式的转变,也反映出阿佤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

赵秀兰背上背篓朝家里走去。

近年来,沧源县定位发展中高端旅游,而勐来村也立足交通区位、自然资源优势,逐步发展以养殖业、烤烟种植、农家乐旅游为主的产业。

一幅幅形象生动的佤族墙画。

“以前游客来到村里,因为没有吃、住、玩的地方,经常是转一圈就离开了。如今我们房子、路面、环境都好了,还有农家乐、客栈,游客啥时候来都能吃到生态的食品,体验到我们佤族村寨最淳朴的风土人情。”赵秀兰说,“今年新米节期间,我们家的农家乐仅3天营业额就达到了元,比过去种菜、养猪收入高多了。”

赵秀兰和丈夫陈树军。

赵秀兰家由于缺技术曾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但作为党员的赵秀兰紧跟党组织步伐,“现在我家的农家乐主要打造佤家鱼宴、佤家生态鸡肉宴等传统特色菜品,每年纯收入4万余元,还带动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一起发展。”

游客到叶坎农家乐拍照留念。

通过在文旅融合、产业转型上的不断探索,勐来村各项产业效益初显。年勐来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3万元,人均纯收入达51元。此外,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勐来村在扶持企业及合作社发展壮大、拉动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年村集体收入达到7万余元。

赵秀兰去田里捉鱼准备食材。

年4月30日,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沧源佤族自治县正式脱贫摘帽出列,而勐来村的“振兴版图”也在逐步完善。特色民居相互掩映、文明乡风深入人心、“一村一品”初具规模、乡村旅游日趋红火……“如今党的政策实在好,我们也要努力往前跑。”正值午饭时间,赵秀兰依然在自家的小院子里忙碌着。(完)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26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