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篇李春雷青核桃散文

2022/6/22 来源:不详

青核桃(散文)

李春雷

至今我也不明白,当年的母校为什么长满了核桃树。

我的故乡成安县,位于华北平原腹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乡土的景观树只是杨、柳、槐、梧桐等几种。在我的意识里,核桃树是山区人的专属。小时候,每到冬天,父亲就骑着自行车,西行几十里,到接近太行山的集市上,用小麦、棉花换回核桃、黑枣等山货。哦,那一枚枚核桃,坚硬的甲壳、褐色的颜容,恰似一颗颗圆滚滚、光溜溜的小脑瓜儿。

年9月,我从农村小学考入县城中学。报到当天,就惊奇地发现,校园里遍布茂密的核桃树。从此,我的6年中学时光,便全部被这些茂密覆盖了。

春光明媚,一片片卵圆型的新叶毛茸茸、翠亮亮,肖似猕猴的耳朵,宛若蜻蜓的翅膀。赤日炎炎,庞大的树冠蓊蓊郁郁、深绿凝碧,犹如一群雄浑且沉默的男子汉。秋风涂金,满树明黄,夕阳中的叶片,蝴蝶般翩翩起舞、飘飘欲仙。一场大雪,天地白白胖胖,树们卸妆了,穿上厚厚的冬衣。那粗皴的皮,似盔甲,像鳄鱼。

母校始建于年,位于城南,正门向北。门内一个圆坛,植满冬青。坛中央竖立一根高高的旗杆。圆坛后面,是一条主路,直抵校园南墙。主路两侧,从北向南依次是办公区、教学区、宿舍区。一排排建筑,均是墩墩实实的青砖灰瓦房,仿若一位位端庄儒雅、正襟危坐的先生。

(当年的学校,简单而朴实)

这些,都位于校园核心地带。散布四周直至围墙的零碎建筑,便是教工宿舍、学生食堂、厕所、校办工厂等等。

这个格局,恰似核桃——围墙是坚硬的壳儿、多元功能区是香软的仁儿,又仿佛故宫、城镇、四合院以及人体,等等。再深思,这地球上,动物、植物、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甚至每件事理、每个细胞,不都是如此结构吗?首先是一个完整、坚韧、漂亮的表皮。表皮之内,包裹着五脏六腑、杂杂碎碎的内容。

哦,宇宙,就是由一个个大大小小、精精致致的核桃组成的,而我们每个人,都生存在一个特定的核桃内。

当然,这一切,都是我现在的胡思乱想。彼时,我只是一个懵懂少年。

入学时,我身高不足1.5米,枯瘦如柴。家境贫寒,周末回家,每每带来十多个馒头、黄窝头和一罐头瓶咸菜,担当一周的主食。学校食堂提供馏饭服务。上课前,我们把自家的干粮装入各自网兜,放进蒸笼。开饭时,匆匆跑过去,分别取回。雾气腾腾中,笼屉上一堆堆干粮,红红白白、黄黄紫紫。

夏天的晚上,我常常坐在教室窗后的核桃树下,读小说、写日记。灯光雪亮,叶丛间一颗颗青核桃,像一只只亮晶晶的眼球,看着我。而我的眼球,则怔怔地盯着一只在树干上攀爬的蝉蛹,土头土脑、慢慢腾腾。

我的成绩糟糕,尤其是数理化和英语。最害怕考试,看着一张张沟壑纵横的考卷,烟雾缭绕、蚂蚁乱爬。

中考时,我原形毕露。几张试卷加起来,总分.5,其中英语7.5分、数学15分。这个成绩,与高中录取线相差甚远。

我懊丧至极,心底一片黑暗。万万没有想到,我的恩师袁克礼先生,正在为我做着最大努力。他以我的写作特长为由,再三恳请校长,并最终破格录取。

进入高中后,我的学习进入正常轨道。最自豪英语,居然跃居全班前列。还有数学,也摇摇晃晃地追至中游水平。

正是迷茫、痛苦、多愁善感、喜怒无常的年龄。总是思考一些莫名其妙、不着边际的问题;总是自卑,对考上大学没有丝毫信心;总是感觉所有理想都是幻想,而我最实际的未来只是故乡的黄土地。

课余时间,我仍是坐在核桃树下苦思。某一天,蓦地想起,几年来惯看核桃青青,却从未品尝过成熟果实。为什么呢?或许,核桃未见秋天就被风雨吹落了,也许被顽皮的同学打掉了。抑或,被一些狡猾的成人偷走了。这些浓浓的怅惘,更助长了我的悲观。

全部自卑和失落,都倾诉在日记里。

现在想来,这真是一个良好习惯啊。我把每天的所忧所思所感所悟,默默且细细地记录。几年下来,竟然累积数百万字。这些日记,是青春的鲜活记忆,更让我初步找到了文学感觉。

年9月,邯郸地区举办一次大型征文竞赛。我忙于高考,无心参与。袁老师却当着全班同学说:“你一定要参加,大家拭目以待啊。”被逼无奈,只有答应。当晚,我写出一篇散文《笑笑饭店》。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篇改变我人生命运的奇文。可至今仍然不可思议的是,以我当时的年幼浅薄,原本没有如此能力,但那天深夜仿佛真是如有神助。我思维的小核桃,豁然灵光了。于是,下笔如有神,文思若泉涌。

第二天,呈交作品时,我心底忐忐忑忑。

袁老师看完后,深深盯着我,严肃地问:“是你写的吗?”

我点点头。

他沉默一会儿,眼中忽地放射出灼灼亮光,慢慢地却是言之凿凿地说:“如果这样,我做一个断言:这次竞赛,无论多大规模,无论什么人参加,你是一等奖第一名!”

我大吃一惊。当时,我校的教学质量在全地区处于末流,这次征文又是面向社会,而我只是一个普通中学生。这个预言,不啻天方夜谭。

谁知一个多月后,梦想成真!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傍晚。我正在学校门口东侧荡秋千,校团委书记风风火火地走过来,向我喊话。他刚在县团委开会,看到了地区颁发的喜报。我仰天大笑,而后手舞足蹈地向袁老师家跑去。

袁老师一家人正在看电视。听到喜讯后,他高兴地仰倒在躺椅上,哈哈大笑。不料,我们笑语正欢,他十多岁的宝贝儿子却“哇”地大哭起来。原来,这次征文,各界重视,袁老师女儿也积极参加。她爱好写作,又深得父亲面授,自然抱有更大希望,却没有得奖。小孩子总是天真无忌,边嚎哭边埋怨:“你帮着别人得奖,不帮着姐姐,呜呜……”

袁老师没有理会儿子的眼泪,继续在躺椅上一前一后地晃悠着,笑声在四壁间盘旋回响,头上的一缕缕银发,好似一根根充电的钨丝,放散着亮闪闪的辉光。

年7月,中学毕业。我的个头,长至1.72米。这个高度,直到现在也没有改变。而人生方向,已基本确定。

学校,确乎就是一座知识装配工厂。一届届的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化身为国家这个大核桃中的一粒粒微小分子。至于对民族和社会、为文化和文明提供了多少营养,谁也说不清楚。

我呢,更是如此。这些年,怀揣初心,就像母校当年的那只土头土脑的蝉儿,在社会这棵巨大的核桃树上艰难地攀爬,有失败、有收获、有痛苦、有欣喜。至今,对于现实社会这张考卷上的不少难题,仍是看不透、想不通、解不开,但庆幸的是,我仍然坚挺着、梦想着、追寻着。

(毕业照的背景,是茂盛的核桃树)

而母校,早已乔迁至县城之北,变成了一片现代化高层建筑。

新校区,告别核桃树,代之以一些时尚树种。

去年,我回去探望。满眼陌生,俨然梦境。

前几天,翻看中学毕业时的一张张留影。照片背景,就是一棵棵茂密的核桃树。恍惚间,冥然置身当年。

写到这里,我拍一拍自己灰白的老脑瓜儿,依然是一颗青核桃呢。(年12月7日发表于《人民政协报》)

*******

李春雷,年2月生,河北省成安县人,一级作家。现为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河北省作协副主席。系中宣部确定的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那一年,我十八岁》,长篇报告文学《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宝山》《摇着轮椅上北大》等40余部;短篇报告文学《木棉花开》《夜宿棚花村》《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等余篇。曾获鲁迅文学奖(第三届和第七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徐迟报告文学奖(蝉联三届)等。李春雷是鲁迅文学奖历史上最年轻的报告文学作家,也是新世纪以来唯一两获鲁迅文学奖的作家,还是鲁迅文学奖历史上唯一以短篇报告文学作品获奖的作家,被称为“中国短篇报告文学之王”。如果喜欢《春雷夜谈》,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7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