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专家潘学军见证中国核桃之乡发展历程2

2023/7/12 来源:不详

年贵州最美科技工作者专栏

开栏语:根据《国防科工局关于开展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的通知》(科协发调字[]12号)要求,日前,由省委宣传部、省科协、省科技厅、贵州科学院、省国防科工办、中科院地化所联合开展了贵州省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

贵州省科协技术协会发挥广泛联系科技工作者的优势,为集中展示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联合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开设“年贵州最美科技工作者专栏”,进一步激发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干事创业激情热情,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重知识人才、鼓励创新创造的良好风尚和社会风气。

首期刊登的是贵州大学农学院基层农技工作者潘学军,他和他带领的技术团队专注核桃产业技术研发与推广14年,发现培育“黔核6号”“黔核7号”等核桃新品种5个,理化指标达到国际特级核桃商品核桃标准、,核桃高位嫁接系列技术年、年分别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系列成绩帮助赫章县获得中国核桃之乡、国家核桃良种繁育基地殊荣,成为贵州核桃第一县、全国核桃产业强县,全县核桃种植面积发展到万亩,成为当地的扶贫主导产业。

“核专家”潘学军:见证中国核桃之乡发展历程

中国核桃之乡、中国十大名优核桃、国家地理标识标志保护产品……赫章核桃已经成为贵州特产的一张闪亮名片。

而就在多年以前,核桃仍是自然粗放状态生长,锤不动、个头小,现在小小核桃已经壮大成为大产业,变化源于多年前,县委、县政府决心大力发展核桃产业。

年,贵州大学与赫章县建立全面合作关系,选派专家到赫章进行农业技术指导,潘学军就在这时来到赫章开展核桃技术攻关,他亲历了核桃产业从小到大的发展轨迹。

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的泡核桃适合长在海拔米以上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冷凉地方,赫章独特地形气候特别适宜核桃生长,因此成为了全国核桃林业标准化建设示范区,当地核桃具有核仁白大、饱满、味纯香不腻、含油量高略带回甜的独特品质,有过年在北京首次亮相就获得奥运推荐果品的光辉事迹。

在这之前,当地曾经探索发展核桃产业,但受限于技术、人才和行情,一直没能形成稳定持续的产品品牌和市场规模。

潘学军和他的技术团队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发现症结,他们发现一方面赫章本地核桃资源富集,百年核桃树遍布全县,另一方面资源类型繁多,但没有主导品种和优势品种,要发展成为产业,一切需要从基础开始,把树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生产产业优势。

于是他从光照、气候、土壤、树种开始分析起步,进行实地调研、选种育种,找出特性因子。14年前,彼时的赫章县城还不通高速,潘学军回忆,从贵州大学到赫章县城三百多公里,汽车至少需要七八个小时,要做实地调研还要赶到乡镇上,汽车去不到的地方就搭乘摩托车,而很多好的树种往往都生在在偏僻的山地,步行爬山越岭,在大山沟里他们经常就是走上几个小时的山路,长年累月在大山里奔波也让他的膝盖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滑膜性关节炎。

本地品种大多是自然长成的“铁核桃”,没有刻意管护,要用铁锤破壳,为了选育良种,他还走遍全省各地,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带领团队从多万棵核桃资源中培育了“黔核”系列4个核桃新品种,其中“黔核6号”“黔核7号”,在年通过省级优良品种认定,理化指标达到国际特级核桃商品核桃标准。

有了新品种,还需要控制生长周期,核桃树多长在野外,结果期长,贵州民间早有俗语,桃三李四杏八年、背时核桃十一年,长达十多年的挂果丰收期见效慢,显然不适合核桃产业发展。

潘学军采取高接换优技术,即通过高枝嫁接,把产量低、周期长、见效慢的核桃树主枝锯掉换种,变成优质核桃树,投资小,见效快,缩短挂果期,嫁接苗4年就可以开始挂果,8年就可以达到亩产干果斤。

破解技术瓶颈之后,就需要着手转化研究成果。改变当地农户多年的粗放种植习惯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潘学军讲解多次没有效果后意识到,只有看得见的核桃收益和变化才有说服力。

他在财神镇倮布嘎村核桃种植户李富贵家进行核桃树种高位嫁接嫁接对比试验,两块地里分别嫁接种植黔核系列和外地品种“香玲”,四年后,本地品种由于抗病性强、品质优成功战胜外来品种成活,在一系列的种植栽培管理试验实验对比下,潘学军用看得见的效果和收成打消了百姓的顾虑,他们开始接受指导进行种植高位嫁接并科学管理。

他还研发了适宜高原山地的“九个一”核桃定植技术、核桃高接换优技术、晚实核桃核桃促花与丰产技术、核桃高光效整形技术、核桃专用肥与施用技术、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产业化关键技术,解决了低产问题,研发了适宜于云贵山区的核桃专用肥、主要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和晚实核桃促花丰产技术体系,为规模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扫清了障碍。

优良品种选育、高接换优、标准化栽培、专用肥配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影响核桃种植、丰产的关键问题都一一解决了,14年的汗水辛劳,终于将核桃树浇灌成林。

在当地的大力推动下,流转土地、注入资金、运营管理,中国核桃之乡“核”变之路就此开启。从中国南方铁核桃、硬核桃产区变为西南云贵川地区泡核桃的分布中心集中栽培区,目前正在打造“千年夜郎栈道,百里核桃长廊”,发展万亩积极做强核桃产业。

在市场上,由于核桃有长寿果美誉,树龄久远、营养价值高,受到人们喜爱。年,全县核桃种植面积已达万亩,年产值15亿元,促进农民人均增收0元以上,赫章核桃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正如当初潘学军开始研究核桃时坚信的一个信念,贵州山区要脱贫,果树能发挥很大作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邹林

编辑刘钰银

编审周静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53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