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名村季合园筑在核桃树上的家园

2023/6/4 来源:不详

文/图:白光华/季朗友

在丰县城里混,没有人不知道季合园。

季合园村原处于县城的西南隅郊外,在近年的城市化进程中,现在已成为城中村,隶属于中阳里街道办事处古丰社区的南关村。

季合园,本名为“季家核桃园”,由明·洪武年间迁居此处的季氏家人所命名;民国年间改称为“季核桃园”;年新中国建立后,人们又将其简称为“季合园”,村民对外写信时,曾将地址写为:丰县城南二里季合园。

关于季家核桃园村名的真实来历,应起源于明朝洪武初年,这里的季氏迁丰始祖如芝公从山西洪洞县移民至丰县县城南郊,安居后将新家定名为“季家核桃园”。

之所以如此称谓,其原因大致有二:

(1)季氏老家所处山西晋南山区,漫山遍野的核桃是当地的一大特产,也是其主要的经济来源,所以老百姓喜欢栽植核桃树。

背井离乡的季氏家族,在远离山西老家落居丰县之时,依然怀念旧土,不忘家本,于是将自己的新家前后同样遍植以核桃树,意在告诫后人:我们来自于山西核桃的故乡,当世代铭记!

(2)也许其山西老家的村名原本就叫“核桃园”,所以在落居新地之后,仍旧将村名命名为“季家核桃园”,同样是在告诫后人“我们的老家就叫季家核桃园,无论世代多远都不要忘记!”

这是移民带村名的普遍现象,现在丰县欢口镇的刘桥(原名刘家桥)、大沙河镇的临洮府(原甘肃省临洮府,民间误称“临堂府”)等就是如此。

落户后的季氏族人把老家喜爱栽植核桃树的习惯带到丰县,房前屋后,沟渠田头,广植核桃,蔚然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这一特色的形成也为季家核桃园的村名增色有加,名副其实,声名远播。

据村中老人们相传,直至清·光绪年前,季合园村东还留有两行规模齐整的核桃树,一直延伸到南关城门外的大堤前,使“长堤远眺”成为清末民初的“丰县八景”(大观胜览、长堤远眺、奎楼朝旭、经阁蟾光、龙池春水、凤塔秋风、清署晨钟、文明晓市)之一。

由于这里的树大枝密,村上的顽童经常从村前上树,依次顺枝攀爬就能到达南关城门外的护城大堤。

由于古黄河在清·咸丰元年(公元年)之前一直都是从丰县城南入海,所以历代防洪都是从城南做起,一共设有三道防线,即护城堤(护城河外)、遥堤(华家坡河、清水河、食城河之北)、临黄堤(黄河北岸,今二坝湿地处)。

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年)丰县令胡乂心(浙江仁和县举人。上任后迁建儒学,增筑护城堤,修建高皇庙、城隍庙等,成绩显著。

嘉靖四十三年,升任河间府通判)在其《筑护城堤记》中记述:“丰县地故平衍,水接上游。先是洪水为灾,溃自西北曹(曹州菏泽)单(单县)之冲,漫决入城,民尽鱼鳖,邑里变迁。

岁壬子(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年)始循故道,县复旧治。然泛滥不时,民心惶惶,佥曰:‘堤防捍御,贵在事先’。

时邑令戴君辅(广西灌阳举人。嘉靖三十二年任,在任九年;建四城楼,并准备增筑护城堤,因升任河南巨津知州而离开),以乡民王佺等词陈便宜,得请于监司、郡守,度地筑基,集人具板。未几,君擢守巨津,乂心实代之。用稽成度,条陈就绪。

经始于嘉靖己未(嘉靖三十八年,公元年)秋八月,至庚申(嘉靖三十九年)夏四月竣事,中间以冻辍工者,凡三月。工计二百日,役及二千人。

堤本厚十步,土以渐敛约四步,高及一寻(八尺);环视之,形视城,延袤之步,视城稍广;周植杨柳,为株二万有奇。顾夫则均于地,间土即堑于堤畔,土起成隍,亦停贮杀渀之一助也。

至岁壬戌(嘉靖四十一年)秋,水大发,较徂岁(cusui,往年)有加。次年春,复有乡民刘崑等议,于堤巅增筑二尺许。夫减昔之半,得五十日而成,工始大备,民用无恐。

窃惟:若防止水,先正(前代的贤人)明言,而失时不修,明条有禁。有守土之寄,而以民事为急者,谅不泄泄(懈怠,迟缓)于此矣。乃若即旧图新,因时通变,为丰万世永赖计,当出于增卑培薄之外者,则有望于将来云。”

季家核桃园从明·洪武年间至中华民国初期,称谓达五百余年,其间的意义不言而喻。在后来的季合园村,还有其他几户外姓人家居住,与季氏家族和谐共处了数百年:

刘姓入住季合园至今约有余年,应是在明末来到季合园。这个时间是根据刘氏家族的几处祖坟地及其穴位推算出来的。据传,他们是购买了季氏某家的房屋安家落户的。

刘氏东侧的邻居是王家,据王家现存的地契记载:清·嘉庆十九年(公元年),买季庚、季寅兄弟二人的祖遗宅基叁亩伍分肆厘叁毫伍丝玖怱,每亩大钱肆仟文。

(清·嘉庆十九年(公元年),买季庚、季寅兄弟土地的地契)

从地契所标记的地理位置可知:西邻是刘学礼,即现今刘氏的先祖名讳。由此可以推断:王氏迁入季合园距今已有余年。

渠家从其村前的祖坟碑记可以考证,清·道光年间已从相邻的蔡楼村迁居季合园生活,距今亦近余年。

杜家在村西,迁居季合园已六代,与村东的刘家为姑舅表亲,因其老奶奶刘氏住娘家,所以从城西高楼迁居于季合园,约有年。

高家在村西,迁入季合园也已六代,大约年。

李家在村东,从西南屈庄迁入季合园,大约年。

另有一王家居村中偏西,因做生意落居于季合园,大约年。

周家现在虽只有一家,但已居住六代,同是因为其老奶奶季氏住娘家,从城东北隅的周庙迁来此处,大约亦有余年。

从清代中末期开始,季合园村的富裕户已经不再是季家,而是转换于刘家。

正是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道理,季合园因为靠近城郊,所以村中的手艺人特别多。季氏的九龄公是清末城区著名的清水匠人,县城中不少的门楼庙宇都出自他的精湛手艺;敬成公是城区一带著名的木匠,名誉四关。

村东王家世代从事织纺手巾、裏脚带、腰带等纺织品,长年辛苦地挑担行走于丰县周边的各乡村。

村西王家主要从事做木梳,枣木、梨木等各种硬料都需要自然风干,所以占用不少场地,梳子铺就成了聚集人气的地方,农闲时人们都到那里去赋闲聊天,季合园王家的梳子驰名于苏鲁豫皖十余县,成为一个叫得响的丰县名牌。

进入中华民国后,这些艺人的后人们箕裘相继,依然活跃于丰县城区的大街小巷,倒是有更多的人家选择了种菜这个行业,每日挑着蔬菜来来往往于中阳门下,给生活于城中的人们送来新鲜的时令蔬菜,同时也为自家的丰衣足食创作了有利的条件。所以,后来的人们就真的以为:季合园就是以种菜为生的季家菜园。

季合园历史上有两次特殊的人口迁徙:一是在清末。村上的季氏族人与近邻们,因生活所迫相邀挑着家当去闯关东,至今仍有不少后人生活在黑龙江的龙江县;

二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因为国家号召支援新疆建设,加上本地的生活条件特差,因此迁走了不少族人;后又因三年困难时期生存困难,又有不少人选择离乡,投靠生活于新疆的本家族人,倒是不少季氏族人在新疆生活地比家乡殷实了很多。

现在村中所能保存的最早历史见证,是清·乾隆年间的一份地契以及一块土地庙石碑;此外,就是现在仍存活于季明镜家院中的一棵皂角树,是它们在见证和诉说着季合园的百年故事。

清·咸丰八年(公元年)八月,捻军反清的战争胶着于丰县一带,守城的清兵与捻军大战于城外的季合园。县丞陈凤楼(字悦玲,安徽青阳人)战死在季合园村,后在村西南一里许的荒地里发现他的一只靴子,人们为了他的奋勇捐躯,在此处筑坟立碑,以示纪念;墓碑高大,碑阴文字详细记述了这次战斗的经过和他牺牲的状况。

“文化大革命”推行“破四旧”时,此碑被卜油坊的村民拉走去垫路当桥使用了。年8月21日,为了应对抗日形势的需要,国民党丰县政府把季合园、韩园、蔡楼等村作为县直各机关的临时办公点和避难所。年5月17日,日本侵略军开始攻打丰县城,季合园成了日军的临时落脚点,村中的粮食、树木、鸡鸭畜禽等遭到日军的掠夺和破坏。

年7月至10月,国民党军队进驻丰县城,83师的部分官兵住在季合园,村民生活受到严重的干扰。

年11月7日,丰县全境彻底解放,相邻的徐州开始打响淮海战役的枪声,季合园村民象全县人民一样,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直至新中国的成立,使之过上了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

在近代季合园的行政隶属中,民国时期的二、三十年代,季合园隶属于丰县一区中阳镇实验乡;年2月,改隶于丰县一区;10月,隶属于城关区。

年初,属于丰县一区试验乡;在倡导成立初级合作社时,季合园人不愿意将土地归公,迟迟没有成立合作社,前村的斗虎营(原名窦虎营)成立和平社,后村的韩园成立永丰社;。

直至年,季合园始合并了韩园、斗虎营的两个合作社,并各取他们两社的第一个字,命名成立了“永和初级社”;季合园东部为笫3队,西部第4队。

永和初级社共有6个生产队,韩园为第1队,季合园东部为第2队,季合园西部为第3队,斗虎营分为第4、第5队,范园为6队,这是全县成立的第一个高级合作社,为此也成为全县的第一个模范村。

(远眺季合园)

县委各部门都来季合园祝贺,在刘家大楼前招开大会,红旗招展,锣鼓齐鸣,送来洋犁子、洋耙等新型农具;农业局送来四头小猪用以饲养,为新时期的群众组织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永和高级合作社的成立,县委给季合园派来了三名机关工作人员,帮助这一新型机构健康成长。

其中一位是主管妇联工作的马大姐,她原籍是河北人,来季合园工作时已是六十多岁,她的丈夫及儿子都牺牲在战场上,人们对她都非常敬重。由于她反对大家称她为马大娘,所以人们就称她为马大姐。

她对工作热情负责,积极肯干,为村里办了很多好事,并创办了最新颖的幼儿园,专门聘请村上的老太太看管儿童,请木匠胡心善做了几辆儿童推车,还组织孩子们做有趣的游戏,经常用自己的钱给孩子们买糖块。

(季合园村前,如今的盛和家园)

所有这些,对当时的老百姓来说,都是非常新鲜、非常开心的好事,对群众开展抓革命、促生产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很久以后人们都还在想念马大姐的热情与豪爽。另外俩人因其他原因,工作不久后即离开了季合园。

年属于宇宙红高级合作社;年属于丰县城关人民公社;年化归孙楼人民公社季合园大队。年从孙楼人民公社划出,隶属城关镇菜场大队。不久,又划归孙楼人民公社。

年1月1日,季合园村(包括斗虎营东、西两组)、郭楼村再从孙楼乡化归城关镇。1年11月15日,季合园、南郊、南关三村合一,对外统称凤城镇南关村;现在,则是中阳里街道办事处古丰社区南关村。

回首往事,沧海桑田;放眼古村,物是人非。老一代人随着历史的尘烟已成逝去,新时代的车轮却却在康庄大道上滚滚向前;当我们再回首那段陈年旧事的时候,总有一股油然而生的冲动与亲和,在鼓舞着我们去陈词他们的诉求与期盼。

季合园,这个带着几百道历史年轮的小村落,确像那些生生不息、硕果累累的核桃树一样,从山西千里迢迢地扎根于汉皇故里的古丰大地上。

看来人挪可以活,树挪也未必会死,只要您有锲而不舍的毅力,走到哪里都可以盘根错节。

树是有性情的植物,人是有感情的动物,虽然物种迥异,但其情理相通。

所以,我们在此怀念季合园(季家核桃园)的前前后后,就是要记住这段时代的变革,记住那些历尽艰辛的祖先!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49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