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

2023/3/22 来源:不详

石器时代

青藏高原风化剥蚀严重,人类活动的证据难以在地层堆积中完整地保存下来。因此,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在青海呈现出不均衡性,即东部谷地多,西部、南部少。小柴旦湖遗址、贵南县拉乙亥遗址填补了青海石器时代的空白,它与最新发现的西藏尼阿底遗址,共同构成人类迁居青藏高原最早的证据。此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青铜时代的齐家文化等诸多文化,又证明青海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柴旦湖遗址

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行政委员会辖区小柴旦湖南岸。年6月在湖滨阶地砾石层中发现旧石器遗物多件,主要有刮削器、雕刻器、钻具、砍斫器等,均为打制,属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遗物。小柴旦湖遗址是青海省已知有地层根据的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出土了大量生产、生活石制工具。

砍砸器

旧石器时代长9厘米、宽8厘米、厚2.5厘米距今年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小柴旦湖遗址采集

青海省博物馆藏

贵南县拉乙亥遗址

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拉乙亥乡茫拉河与沙沟河之间黄河沿岸阶地上。发掘石器有石锤、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研磨器、雕刻器等,此外还有骨锥、骨针、装饰品珠、颜料、动物骨骼、破碎的鸟蛋皮等。没有发现陶器。拉乙亥遗址的年代距今年左右。

研磨器

中石器时代长34厘米,宽16厘米,高4.5厘米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拉乙亥遗址出土

青海省博物馆藏

此器质地细腻,整体呈长锥体,由磨盘和磨棒配套组成的复合工具。研磨盘中间有一随体的凹坑,是原始先民用于砸碎坚果或研磨成粉末的食物加工工具。最早研磨盘发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山西的下川遗址,代表了旧石器时代石器制作技术的最高水平。

新石器时代

距今年前后,青海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已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点逾千处,包括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宗日文化等,主要分布于青海湖以东黄河及其支流湟水河谷地区。当时人们过着比较稳定的农耕定居生活,粟作农业与狩猎经济并存。

双孔石刀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类型长6.4厘米,宽3.2厘米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拉毛遗址出土

青海省博物馆藏

石刀呈长方形,凹背弧刃,通体磨光,双面开刃。器身并列钻有两孔,两孔周围钻出15个小窝坑,排列秩序貌似鸮面。黄河流域的史前文化中普遍使用这种形状的钻孔石刀,亦称“爪廉”,是一种农用工具。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距今—年)

马家窑文化因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村而得名,青海省内主要分布于东起甘青交界,西至海南兴海、北抵大通、南达黄南隆务河流域的广大区域。承接自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按年代顺序可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青海省目前尚未发现典型的石岭下类型。纹样有漩涡纹、圆圈纹、多道条纹等几何纹和蛙、鸟、鱼纹及人像纹等。在瓶、盆、壶等器物上通体彩绘,是该类型彩陶纹饰的一个突出特点。

圆点网纹彩陶瓶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类型高28.8厘米,口径13厘米,腹径28.7厘米,底径12.5厘米海东市民和县核桃庄拱北台遗址出土

青海省博物馆藏

橙黄色泥质陶,侈口,微卷唇,直颈,扁鼓腹,平底。器型规整光洁,从上至下通体黑色绘彩,色彩艳丽。口部为变体叶纹,颈肩部为弦纹,上腹部为平行弦纹、三角纹、网格纹、圆圈内填十字圆点纹和波纹,下腹部为波纹、圆点纹和弦纹间作。构图层次分明,线条均匀准确,显示出高超的构图技巧。

来源:青海日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39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