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时光丨母亲与树附语音人民资讯

2023/1/3 来源:不详

伊犁的春天在千呼万唤中登上枝头,相隔千里的家乡早已是春暖花开。母亲兴冲冲地打来“窗外的白玉兰开花了,满屋飘香。”我笑着问她哪里来的白玉兰,是不是又在窗外的绿地上偷偷栽树了?母亲答非所问,寒暄几句便挂断了电话。

母亲一生酷爱种树,在农村居住的时候,只要看到地上有长出的小树苗,她就会用带刺的酸枣枝围起来,生怕被过路的牲畜或者调皮的小孩给糟蹋了。如今即使居住在城市里,母亲种树的习惯也未曾改变。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前后院合起来有一亩多地,郁郁葱葱地生长了上百棵树木,四季鸟语花香,果实累累,父亲远在外地工作,这片生机都是母亲的功劳。

“闲时人种树,祸时树养人。”这是母亲的信仰,也是母亲灌输给我们最多的生存之道。

母亲出生在一个十几口人的大家庭里,大半个村子几乎就一个家族,民风淳朴,其乐融融。家族对砍伐树木非常谨慎,只有遇到天灾人祸、无法度日的时候,老人才允许砍伐树木,做成家具,换点钱财以渡难关。即使盖房修屋,也不允许把生长得最好的树木砍伐。于是,家人只能到各家去搜罗闲置的椽子、檩子,相互支持。

记忆里,外婆家有很多树,棵棵都是几人才能合围的大树,尤其是国槐。大多数树生长在崎岖的沟口,每棵树都有至少几十年的树龄,树冠庞大,树干粗壮笔直。国槐生长期长,木质密实坚硬,经济价值较高,但外公却舍不得采伐,因为这种树的花蕾和种子都是宝贝,花蕾在中药中称槐米,果实称槐角,都是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上好药材。孩子们春天采槐米、夏天捉蝉蜕、秋天收槐角,自食其力,勤工俭学,还能贴补家用。

母亲钟爱树木,这源于她的生长环境,更源于她对自己家庭及孩子的爱。为了植树,母亲会来回十几公里,翻山越岭,到独居在河川里的菜农家里去讨要品种优良的石榴树;她会给邻居家孩子免费做衣服、送水果,只为了移栽家人喜欢的玫瑰花;会跑到十几里远的植树点,捡拾别人遗弃的槐树残苗回家栽种……这样种树,母亲乐此不疲。

上世纪70年代,物资匮乏,母亲想尽办法在院子里栽种果树,以抚慰孩子们寡淡的味蕾。一亩多地的院子里长满苹果树、石榴树、枣树、核桃树、葡萄树、杏树和梨树。为了保证四季都有水果解馋,秋季里,母亲会把收获的苹果、大枣沾上白酒包在塑料袋里,密封起来,锁进柜子,等待过年过节食用,或者孝敬老人。每当母亲打开箱盖,那扑鼻而来的果香令人神往,让人陶醉,好多年都萦绕在我的记忆里,回味无穷。

母亲种树,更重要的是为家庭储备资源,以备不时之需。于是,门前的空地上栽满了槐树、桐树、椿树等高大乔木,院后的菜园四周更是密密麻麻长满洋槐、白杨和杏树,菜地中央则是两棵高大的柿子树,秋天里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像两把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炬,非常抢眼。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人们的温饱不成问题,但腰包却还是瘪的。母亲第一个在种小麦的土地里栽上苹果树和泡桐树,而且一次性种植了5亩地,几乎把全家人的口粮地都搭了进去,这自然引来了众多人的不理解。然而,几年后丰厚的经济收入,让大家彻底转变了观念,影响了许多乡邻。

如今,母亲当年种下的小树苗都已长成参天大树,孩子们也成家立业,到不同的城市追逐梦想。母亲两鬓染霜,回到了父亲当年工作的城市安度晚年,老家只留下那些遮天蔽日的大树和落满灰尘的宅院。由于无人管理,那些成材的树木经常会被人盗伐。村民建议母亲,将树木变卖,既多一份收入,又少了牵挂,但母亲坚决反对。

“闲时人种树,祸时树养人”。我能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因为她考虑更多的是让后人乘凉,福泽子孙。(赵旭风)

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马梦

责任编辑:夏振忠李媛媛

本文来源:兵团日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29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