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貌不起眼的东西,产自异国却比黄金珍贵

2022/9/24 来源:不详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始皇元年(公元前年),秦王嬴政统一华夏,消除了这片土地上的战争和文化隔阂。在大统一的环境下,黄河流域的人口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到西汉鼎盛时期,人口已经超过五千万。然而五千万人口似乎是一个瓶颈,每次逼近这一数值,封建王朝的社会矛盾就会空前激化,最后引发战争将人口消耗大半,再次诞生新的王朝。如此反复,直到唐朝结束,总人口依旧在五千万左右徘徊。宋朝时期,人口规模终于突破瓶颈,达到一亿左右。

▲古代农民生活场景复原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宋朝工商业发达,社会财富积累多;二是长江流域的开发已经相对成熟,足以再养活五千万人。明朝时,中国的人口数量则更为庞大,据专家推测,明朝万历年间人口将近2亿,这是中国社会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飞跃。除明朝政府的有效治理之外,明朝引进的外来粮食作物为此立功不少。众所周知,稻、黍、稷、麦、菽五谷是中国传统的粮食作物,养育了中华民族,不过这些粮食的产量都不太高,尤其是在古代生产力低下且缺乏高效肥料的情况下,亩产两三百斤已是极限。好在中原王朝一直对外兼容并包,从汉武帝打通丝绸之路开始,中国就引入了不少外来作物,比如蚕豆、胡椒、核桃等。

▲美洲儿童收拾玉米秸秆

在明朝时期,也有一些外来作物流入,主要是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发现的玉米、番薯和马铃薯,这三种作物对于中国来说,比黄金还要珍贵。玉米是美洲的代表物种,早在年前就已经开始大面积种植,印第安人将之作为主要粮食,同时还赋予其崇高的地位——在祭祀神灵之时,印第安人都是挑选颗粒最饱满的玉米作为贡品。与中国的传统五谷相比,玉米最大的优势就是产量高、耐旱、对肥料需求小且可在崎岖地形种植,亩产斤都属于正常,有些土质肥沃的地区亩产还能达到斤。

▲纪念陈振龙引进番薯的先薯亭

其次是明朝后期引入的番薯。福建省长乐县人陈振龙,多年科举乡试不第,于是弃儒从商,下南洋至吕宋岛(今菲律宾),在那里他见到西班牙人种植的番薯,了解到这一物种耐旱高产、适应性强,而且生熟皆可食。因此,陈振龙不顾西班牙当局禁令,秘密将番薯藤蔓带回福建,慢慢培养。万历二十一年(公元年)夏,闽中大旱,五谷歉收,陈振龙遂命儿子陈经纶上书福建巡抚,建议试种番薯以解粮荒。就这样,番薯得以在闽中地区大面积种植,到明朝末年时,番薯已经传播到南直隶一带。清朝建立后,番薯在华北地区大规模种植,成为中国粮食作物的重要栽培品种。

▲地里的新鲜马铃薯

最后一种粮食作物是马铃薯,也被称为土豆,亩产量比玉米还要高,可以达到斤左右。据史料记载,马铃薯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十六世纪,是一种适合生长在高寒地区的粮食作物,在康熙初年的小冰河时期,马铃薯被推广至中国北方的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如今已是我国第四大主粮。实际上,不光是美洲和中国,欧洲国家对马铃薯也很依赖。爱尔兰就曾在国内大面积种植马铃薯,将之作为主食。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粮食都是战略性的问题,绝不可以掉以轻心。

▲古代农民耕种场景复原

这些美洲诞生的粮食作物,最大的优点就是耐干旱、耐贫瘠,不仅容易养活,而且还不与其他作物争夺地力,是非常好的补充农作物。虽然这些作物的营养不是很高,但是胜在产量高,同样大小的土地可以养活数倍的人口,这也促成了明朝和清朝的人口增长。同时,粮食增多带动人口增加后,国家的整体实力也会增强,这也正是中国在世界上长期保持优势地位的原因之一。有的朋友可能会疑惑,产量如此之高的作物,为何没有促成美洲文明的大发展呢?从理论上讲,当原始生存物资积累到一定程度,人类文明就有精力发展其他方面,然而美洲偏偏没有发展出强大先进的文明,反而被欧洲人征服,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可能和非洲情况相似,那就是天然的生存条件太好。

▲印第安人旧照

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随便劳作就能衣食无忧,人们就不会继续辛勤的忙绿。美洲的作物亩产量高,当地人需要经营的土地就不会太大,再加上大自然馈赠的各类野果,人们完全可以靠天吃饭。东亚地区就不一样了,土地肥力不足而且苛捐杂税众多,要想让一家四五口人吃饱,可能需要耕种五十亩甚至上百亩地。每到灾年,北方游牧民族也会南下犯边掠夺粮食,中原地区的人民更得加紧生产。就这样,几千年的饥饿挣扎,使中国人养成了勤劳俭朴的民族性格,如今在高产作物和高新科技的加持下,中国才会呈现出惊人的发展速度。

参考资料:

《中国人口史》《中国粮食种类的历史演变》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17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