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炮制北宋文物造假工程的居然是司马光的

2023/11/8 来源:不详

李大嘴大嘴读史《邵氏闻见后录》上记载有一个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不是砸缸,是脱核桃皮。原文如下——光年五六岁,弄青胡桃,女兄欲为脱其皮,不得。女兄去,一婢子以汤脱之。女兄夏来,问脱胡桃皮者,光曰“自脱也”。先公适见,诃之曰:“小子何得谩语!”司马光姐弟二人拿青核桃皮没辙,一个丫鬟帮忙用开水烫解决了问题,司马光说谎,把这个功劳据为己有,被老爸司马池发现,狠狠教训了一通。“小子何得谩语!”小孩子怎么可以说谎呢?老子就可以了。司马池教育孩子很到位,对待自己就没那么严格了。正是他,一手炮制了一起文物造假工程,悲催的是,居然还被戳穿了。故事要从唐朝时说起。唐朝贞观年间,陕西凤翔的陈仓发现了十面石鼓,石鼓造型奇特,上面还有好多曲里拐弯谁也不认识的字,民间惊为天赐神物,顶礼膜拜。安史之乱的时候,逃难到附近的唐肃宗李亨听说了石鼓的传闻,下令运来瞧瞧,可是还没有看出个究竟,战火就蔓延过来了。为了稳妥起见,十面石鼓再度“入土”,被埋藏在天水附近。天下太平之后,石鼓终于重见天日,据韩愈考证,这是周宣王石鼓,还专门写了一首长诗《石鼓歌》。可惜的是,因为年代久远,文字缺损了不少,更可惜的是,十面大鼓还少了一面,成了九面。唐末战乱,石鼓又一次失去下落,遁迹于江湖。到了宋朝,宋仁宗赵祯在翻阅前代史料的时候,对有关石鼓的记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一纸寻找石鼓的诏书来到了时任凤翔知府司马池的面前。司马池使劲浑身解数,在凤翔府掘地三尺、百般寻找,陆陆续续找到了九面石鼓,第十面就是找不到。其实,那面名为“作原”的石鼓早在唐朝就找不到了。追求完美的司马池觉得只交上去九面鼓,未免美中不足,求功心切的司马池动起了歪脑筋,居然秘密招募石匠,采集和真品石鼓相似的石料,根据相关的拓本资料,现做了一个。经过做旧处理,九真一假十面石鼓被送往京城,宋仁宗龙颜大悦,升官升官。但很快,饱学的宋仁宗和受命而来的学者们就辨别出十面石鼓中有一面是伪造的,司马池也因为欺君之罪被打回原形。教育孩子还是要以身作则啊!不提司马家的教育问题,石鼓的传奇命运还在继续:——金石收藏家向传师在一个屠夫家中找到了失落已久的“作原”石鼓,十面石鼓终得团圆;——宋徽宗突发奇想,在十面石鼓上破损处以及文字的槽缝之间填注黄金,打造“金装”石鼓;——靖康之耻,石鼓被运到北京,没文化的金国人挖走了填充的黄金,把真正值钱的石鼓丢弃荒野;——南宋时,南宋和蒙古的联军攻破北京,一位官员无意中发现了石鼓,将其保存在当地的孔庙。——抗战期间,石鼓经历了北京—南京—重庆—南京的旅程,后来蒋介石逃往台湾时,因为飞机超载,重达10吨的十面石鼓被放弃,没有去成台湾。如今,这十面石鼓被放置在故宫博物院,位列九大镇国之宝之一。想想当初司马光的老爸胆子也够大,这也敢造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64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