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之十八捷报飞来当纸钱凭吊修建

2023/1/8 来源:不详

北京那治疗白癜风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爸爸,我来了!你在哪里啊?”今年8月,从毕节市水利局退休的徐永书,来到七星关区生机镇镰刀湾村,开启了一场特殊的寻亲之旅,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往事。

徐永书要寻的,是其父亲徐荣。生前,徐荣是原毕节县农水局的技术员;在镰刀湾,他是有口皆碑的大英雄。英雄的故事,还得从60多年前的镰刀湾说起。

当年,镰刀湾村因常年缺水,生产生活用水极为困难,只能靠天吃饭,加上交通闭塞,该村更加贫困落后。为了生存,村民们渴盼在悬崖峭壁上能够凿渠引水。报告打到县里后,毕节县农水局派了两拨技术员来镰刀湾查看,但看到这里险峻的地形后,都摇摇头回去了。

徐荣(右)生前旧照

年,县农水局派来第三拨技术员,徐荣就在其中。勘探过地形后,他坚定地说:“这条沟渠打得成!”

徐荣上过战场,参加过抗美援朝,从枪林弹雨走过来的战士,自然不会被困难吓倒。为了表明修渠的决心,徐荣在领导面前扒了上衣,露出战场上留下的伤疤,立下“军令状”:“打不出这条渠,我就不回来!”

年腊月,徐荣带着妻子和1岁多的女儿在镰刀湾扎下了根。在这场开山凿渠的硬仗中,他既是“总参谋”“指挥官”,也是英勇的“排头兵”。

刘显荣(左)

“几百米高的悬崖啊,他就在那上下忙活,一会儿勘测,一会儿埋炸药,大家都跟在他后面照着样子干。”现年87岁的镰刀湾村村民刘显荣回忆起徐荣,依然竖起大拇指。

谁也没想到,开工没几天,徐荣的大女儿突然发起了高烧。等到徐荣下山回到住所,才得知女儿夭折的噩耗。

“徐技术员的女儿都不在了,这渠肯定修不成了。”

一时间,村民们既为徐荣难过,也担忧大渠的修建工作会半途而废。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徐荣强忍心中的悲恸,很快出现在工地上,与大家一起吃糠咽菜、驻扎在山洞,带领“长修队”削石崖、凿隧道。

当年修渠开挖的隧道

年,镰刀湾大渠正式建成通水。这条比河南闻名于世的“红旗渠”提前4年动工、并比“红旗渠”提前11年建成的引水渠,被当地人称为“卫星大沟”。

“山里没有路通往外面,如果这条沟再拓宽一点,能过人,镰刀湾种的粮食还能通过水渠两边的路运出去卖,大家的日子会好过一些。”徐荣本可以就此功成名就,但强烈的责任心,让他惦记着这里的未来。

俯瞰绝壁上的镰刀湾大渠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徐荣申请到威力更大的“黄火药”。一天清晨,就在徐荣为新到的黄火药钉牢装框的铁钉时,意外发生了,伴随着一声巨响,装满火药和雷管的库房瞬间爆炸,徐荣光荣牺牲!

徐荣29岁的年轻生命,永远定格在年12月11日。

岁月匆匆,物是人非。当徐永书踏上了父亲为之付出青春和生命的镰刀湾大渠时,心潮起伏,泣不成声。“这里,是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是他的第二故乡,我为有这样英雄的父亲感到自豪。”

站在潺潺流水的大渠旁,村民们搀扶着徐永书,动情地对她说:“徐荣是我们的恩人,我们就是你的亲人。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镰刀湾大渠,就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多稻田和果树。”

镰刀湾村稻田

徐荣的牺牲,留给镰刀湾人深深的伤痛和惋惜,直到今天,只要你走进镰刀湾村问及徐荣,几乎妇孺皆知,有口皆碑。同时,徐荣也是英雄生机十大沟渠牺牲的十二名英雄中的第一人,在这些牺牲的英雄中,没有一个超过40岁,他们以各自的鲜血和生命,构筑起一块战天斗地、舍身为民的精神丰碑。历史,也终将把他们永远铭记!

高流大渠:牺牲在工地上的三名英雄

刘明志:热血洒在“大闹定”

年,高流大渠正式复工。10月,“长修队”来到一个叫“大闹定”的地方。

可是,一个寓意安定的地方,却给“长修队”带来了挑战和伤痛。

一天下午,按照分工,“长修队”队员刘明志和刘明昌这对堂兄弟一人负责打二锤、一人负责掌钢钎,专心致志地凿炮眼。但就在一切按部就班进行时,兄弟俩头顶上的一块巨石突然掉了下来,重重地砸在刘明志身上,夺去了他年仅20岁的生命。“当时,他‘妈’都没来得及喊一声,就被压瘪了,太惨了,也太突然了!”时隔多年,工友许光福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仍心有余悸。

许光福回忆凿渠往事

而刘明昌则被石头擦到了头顶,后脑勺的皮被掀开,像两块布一样耷拉在额头上,幸好工友们及时把他送下山进行救治,得以死里逃生。

刘明昌老人修渠留下的伤疤

而身为独子的刘明志牺牲时尚未成亲,也就没有后代,村民们后来便主动承担起赡养刘明志母亲的义务,每到冬季,大家轮流走5公里的山路,给她背煤炭取暖。

陆正华:生命长留燕儿窝

燕儿窝,是高流大渠上最悬、最险的地方之一。

这里,也是高流大渠“长修队”队员陆正华年仅22岁生命的最后归宿。

绝壁上的高流大渠

年10月,“长修队”在坚硬的岩石上利用“黑火药”把部分岩石炸了下来后,陆正华跟在放炮队伍后面,开始清理乱石,以便凿出一条便道。

“有一块石头比较大,必须用钢钎才能撬得动。”许光福说,当时陆正华可能因为经验不足,在撬石头的时候,钢钎的反作用力镚到了陆正华的正面,强大的惯性把他弹起来,重重地摔下多米深的悬崖。

一声惨叫响彻山谷,英雄的生命在人们的惊呼声中不幸陨落。

许光美:被空中飞石不幸击中

提起许光美,“长修队”队员们都长叹他“牺牲得太意外、太可惜了。”

年5月,24岁的许光美和工友刘兴知组队,刘兴知掌钢钎,许光美打二锤。当刘兴知全神贯注扶着钢钎时,却没等来许光美照例打下来的二锤。“这家伙搞哪样?”正当刘兴知疑惑时,许光美的二锤忽然掉在地上。刘兴知疑惑地抬头,只见许光美踉踉跄跄地边走边用手捂着头顶。

刘兴知见状,赶忙起身扶着许光美。原来,刘兴知蹲着扶钢钎时,山上掉下来一块鸡蛋大小的石头,不偏不倚砸在了许光美的头顶上。

“我没什么问题,就是头晕得很。”当时,许光美意识尚清醒。刘兴知停下手里的活,把许光美一路搀扶到家,并请来了医生对伤口进行包扎。

大家认为许光美会慢慢恢复,就各自回家休息。大约过了两个小时左右,许光美家传来凄惨的哭声,大家纷纷赶过去,才知道许光美牺牲了。

长岩大渠:三个英雄的悬崖悲歌

年深秋,天气黑得比较早。

一天傍晚,人们都从长岩大渠上陆续收工。在天堂庙,石匠张绍清为了把最后一块石头撬掉,在他躬身用力时,脚下一滑,连同钢钎一起,掉下了悬崖。刹那间,钢钎与岩石的撞击声和张绍清本能的呼救声在深谷回响,揪紧了大家的心,一个刚过而立之年的鲜活生命,就这样在长岩大渠的施工现场陨落。

然而,悲剧并未结束,没过几天,和张绍清年纪相仿的孟性朝、吴文高也因为在天堂庙附近的悬崖上打炮眼,相继被垮塌的岩石砸中,一起被推下悬崖,壮烈牺牲。

绝壁上的长岩大渠

三人的牺牲,让长岩大渠的掘进工作暂停下来。为了鼓舞士气,大队召开了几次群众会,分析出现事故的原因,研究如何规避下一步可能遇到的风险。在细致入微的工作动员下,大家慢慢从悲痛和气馁中走出来,开始了新一轮的战天斗地。

重整旗鼓干劲足。随后,“长修队”队员们化悲痛为力量,用了3个月的时间,全部打通了长岩大渠!

镇江大渠:无字碑下颂英魂

高体宽:“像蓑衣一样飘到山下去”

高体宽是从庆坪村抽调到镇江大渠支援建设的。

“战友们,大家加油,还有10多米,我们就能顺利会师了!”在镇江大渠施工难度最大的斜厂岩,整日炮声不断,烟雾沉沉,“长修队”采取两头掘进的方式,一公分一公分向中间靠拢。

就在即将高奏凯歌时,一枚闷炮给“长修队”当头一棒。因为有一个埋好的“黑火药”没爆炸,一向胆大的高体宽只身上前查看。当他刚靠近闷炮时,突然“轰”的一声,周边的岩石被炸飞,高体宽“像蓑衣一样飘到山下去了。”81岁的“刘胡兰排”队员杨学会永远难忘这令人揪心的一幕。

“刘胡兰排”队员杨学会

高体宽的意外牺牲,让原本精神抖擞的“长修队”泄了气,大家产生了懈怠思想,工作进度缓慢。为此,张仁福组织大家开会学习,激励大家化悲愤为力量,团结协作早日修通天渠。如今,这首振奋人心的动员词,被村民们改成民谣,传唱至今——

岩高高不过我们的智慧,

岩长长不过我们的双手,

岩硬硬不过我们的决心,

龙出海,虎下山,英雄面前无困难。

打通斜厂岩,要叫镇江荒山变成米粮川……

镇江的米粮川

刘显忠:被崖间巨石砸下沟谷

从乡镇的工作岗位上退休以后,胡家珠选择回到老家七星关区生机镇镇江社区,守着曾经付出艰辛汗水的镇江大渠安享晚年。

每有闲暇,胡家珠都会拄着一根木棍,腰间别着一把镰刀,到渠上巡查一番,一是管护沟渠;二是与山上的几位故人聊聊天。

每次走到一个叫砂岩的地方,胡家珠都会不自觉停下脚步,凝视着一块被“黑火药”炸过的岩石印记。这里,是“爆破能手”刘显忠牺牲的地方。

胡家珠

“刘显忠是生机公社从大寨大队调来协助修建镇江大渠的,他是个急性子,为了早点通水,和大家吃过午饭后,他就爬到山上去打炮眼。”胡家珠回忆说,刘显忠才低头打了几锤,一块被炮炸松的石头突然从他头上滚下来,重重地砸在他身上。

尽管刘显忠腰间绑着系在树上的绳子,但强大的冲击力还是把他带下了万丈悬崖。来不及施救的工友们,只听见山间滚石的撞击声和刘显忠的惨叫声。

张成明:梯子岩上英雄汉

梯子岩,顾名思义是个“行路难”的地方。在镇江大渠的修建过程中,也是一块“硬骨头”。

险峻的梯子岩

在物资缺乏的年,钢钎、二锤是“长修队”战天斗地开渠引水最常用的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长修队”夜以继日开山凿石,使得原本坚硬的钢钎也被磨坏。每隔一段时间,“长修队”都会派专人把需要修复的钢钎扛到山下,找铁匠师傅修好后再拿回来投入战斗。

平日里,共产党员张成明就是那个负责看管维护钢钎的人。

因为山上的岩石过于光滑,张成明每次扛钢钎从上面经过都是一次冒险。无奈,大家想了个办法:在光滑的岩层上方打眼,把钢钎塞进去,然后把绳子拴在插进眼里的钢钎上,人在下面拉着绳子、扛着钢钎走。

谁曾想,这一看似万无一失的方法,却让张成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当张成明从光滑的岩石上过路时,脚底不慎打滑,失去重心的张成明瞬间就被肩上的钢钎“吸附”着坠到山谷里去了。

牺牲时,张成明刚过而立之年,大儿子张文玉才4岁,二儿子张文能还不满周岁,一家人遭受沉重打击。

张仁杰:轻伤决不下火线

年夏天,骄阳似火。可25岁的张仁杰因为身患感冒,觉得身体冷得厉害,不停地“打摆子”。

“长修队”队员们见状,纷纷劝张仁杰下山休息,找个医生好好看看。但是性格倔强的张仁杰坚定地说:“轻伤不能下火线!”

“犟脾气”的张仁杰只准备找个地方暂时休息,等身体好转后,立马投入战斗,尽量不拖大家后腿。

张仁杰刚找到休息的地方,结果却碰上其他地方放炮。刹那间,在强烈的冲击波下,山上的石头、树木都被震垮了,碎石像雨点一样往下坠,来不及躲避的张仁杰被乱石砸中,掉到山谷里去了。

当大家找到张仁杰时,他已经停止了呼吸,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梯子岩。

张仁智:意外发生在放完炮后

年冬天,镇江大渠的修建工作接近尾声,生产队动员男女老少组成几百人的挖土方“突击队”。大家一路掘进,碰到了恰巧要放炮的“长修队”队员张仁智。他高兴地招呼说,“放完最后几炮,岩就全部打通了。你们赶快找个地方躲起来,准备庆祝吧。”

村民们依照张仁智的嘱咐,找到合适的掩体后,正思考着怎么庆功。谁也没想到作为放炮技术指导的张仁智按部就班放完炮后,却发生了意外。不知道怎么搞的,一块核桃大的石头鬼使神差般地没有按照预定方向落地,却不偏不倚砸到了张仁智的头顶。瞬间,张仁智的血止不住地往外流,没过多久便牺牲了。

张仁智牺牲的地方

在场的人都被眼前的一幕怔住了,大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大声哭喊着“张仁智,张仁智。”可惜,张仁智再也没能醒过来。

平复心情后,大家把张仁智的遗体抬回家中。忍痛送走丈夫后,杨学飞一个人关在屋里撕心裂肺号啕大哭。那时,张仁智和杨学飞有2个孩子,一个2岁多,一个嗷嗷待哺。张仁智的离去,让本就贫寒的家庭雪上加霜。

张仁智之子张成虎

尽管如此,作为“刘胡兰排”排长的杨学飞还是强忍悲痛,处理完张仁智的后事,立刻回到了修渠的队伍中。每天,她都挑着一根扁担,把两个孩子分别放在两端的箩筐中,跟着大家一起干。

大家都心疼杨学飞,但杨学飞的决心比这岩石还硬,她说:“头可破,血可流,大渠不通我不退。大家都不要灰心,现在也不是垂头丧气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渠修通,我丈夫没有完成的心愿,我来替他完成!”

杨学飞铿锵的声音响彻山谷,大家用钢钎、錾子、铁锤与绝壁的撞击声作为回应。人人心里憋着一口气:化悲痛为力量,前进!必须前进!

绝壁上的镇江大渠

年5月,当清冽的泉水顺着依山就势开凿的大渠流淌进村时,人们奔走相告。而杨学飞却没有出现在庆祝的队伍中。此刻,她正抹着眼泪,舀了一桶“生命之水”浇在丈夫的坟前,倾诉思念之情:“仁智,你喝喝这个用命换来的水,是不是很甜?你看,我们的镇江大渠现在不是已经修好了吗?”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杨学飞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祭奠自己的工友兼丈夫,来祭奠前仆后继为了修通每一条大渠牺牲的工友,这清澈而甘洌的泉水,是他们用血汗和生命换来的。如今,在镇江大渠上每一个英雄牺牲的地方,都在石壁上磨出了一块无字碑,用以悼念牺牲的英雄。

记者在介绍镇江大渠上的无字碑

而生机镇的每一个村或社区,都有一条“天渠”在浇灌每一片沃野,每一个村庄的群众都过上了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这是对牺牲的英雄们最好的缅怀和告慰!

青山不老,英魂长存。今天,在“绝壁天渠”精神的鼓舞下,广袤的黔西北大地正在开展的脱贫攻坚如火如荼,全市人民正以只争朝夕的高昂斗志,全力冲刺最后的胜利,藉以祭奠和告慰在脱贫攻坚战中牺牲在一线的英雄们。

阅读推荐

来源:毕节日报全媒体中心

作者:高大涛刘燎韩雷杨婷婷

图:张华顺

原标题:《系列报道之十八

捷报飞来当纸钱——凭吊修建“毕节天渠”牺牲的十二名英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29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