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新开局乡村振兴走前列济源汲
2022/9/20 来源:不详济源蔬菜制种产业扶贫基地本报资料图片
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庄严宣告传遍山山水水,亿万人民欢欣鼓舞。
愚公故里,记者踏访山乡田野,“立下愚公移山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标语随处可见。王屋山下,凝望巍峨愚公雕像,这句话萦绕脑海,让人心潮澎湃。
济源,不仅是济水之源,也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发源地,精神之光穿越时空、历久弥新,一个个新时代愚公锲而不舍、苦干实干,众志成城移走穷山。
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济源继续汲取愚公移山精神力量,发扬愚公的韧劲、拼劲、钻劲、闯劲,大地为锦、初心为笔,奋力绘就乡村壮美新画卷。
韧劲:筑牢返贫防护堤
初春暖阳照耀,济源王屋镇西门村脱贫户侯来正家,大红灯笼高挂,小院笑声不断。
侯来正的妻子说,家里流转了土地,入股了村里的合作社,还养了12头牛。“俺家已经脱贫了,还能继续享受帮扶政策,往后的日子肯定越来越好。”她笑容满面地对记者说。
年济源59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年实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年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1.6万多元,交出了一份合格脱贫攻坚答卷。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脱贫之后,济源征衣不解、持续作战,探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途径。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实行“一户一政策、一户一手册”,精准实施帮扶措施,真正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王屋镇桃花洞村脱贫户、党员翟道贵,曾经两次主动申请脱贫,去年底又递上了申请——退出公益岗。
在各项扶贫政策帮助下,翟道贵收入不断增加,去年他一盘算,光地里就能“刨”出2万多元,就主动要求退出扶贫公益岗。村“两委”干部考虑,要让脱贫户抗风险能力再强一些,老翟的辞职申请没有被批准。
为让群众脱贫步子走得更稳健,去年年初,济源对年年底户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已脱贫(享受政策)户、11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特殊困难群体实行台账管理,对项目收益分配和社会帮扶进行精准对接,确保政策应享尽享,确保年人均纯收入全部达1万元以上。
济源还创新发挥保险作用,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涵盖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农村住房保险、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贫困人口医疗补充保险等5项9个险种的“一揽子”保险,撬动了高达10余亿元的保险风险保障。
此外,济源还投入万元推出“防贫保”防返贫保险产品,已累计赔付户次、余万元,筑起了又一道风险防护堤。
“有了这个保险,我们以后看病再也不害怕了。”下冶镇石槽村脱贫户吴玉甲说。他父亲突发脑溢血,前后花费近6万元,防贫保险理赔补偿金大大减轻了其家庭负担,避免了因病返贫。
拼劲:打好产业特色牌
春日的王屋镇柏木洼村,田野生机盎然,村民忙着移栽蔬菜种苗。
“全国每3棵白菜就有一颗种子产自济源。”济源市种子协会会长、济源市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侯三元说,济源是全国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种基地、全国最大的洋葱杂交种子产业化生产基地,一块块山村田地和全球种子市场紧紧相连。
济源多山地丘陵,蔬菜制种隔离条件良好,近年来把蔬菜制种发展成了山区的大产业。全市蔬菜制种面积3.5万亩,惠及农民1.1万余户,一亩收入少则四五千元,高则1万多元,扶贫增收效果明显。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济源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坚持“扶持一个企业、壮大一个产业、促进村集体增收、带动贫困群众致富”的总体思路,构建了产业化扶贫大格局,探索出多项产业扶贫新模式。
近年来,济源共培育蔬菜制种、烟草、林果、旅游、养殖、特色种植等产业扶贫基地50个、旅游产业扶贫带4个、带贫合作社45家。
“在推进产业扶贫中,济源将各产业链环节与农业农村有机结合,探索开展全产业链扶贫,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达到了企业、贫困村、贫困户多方共赢的良好效果。”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