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文化传承,培养优秀家风文赵辉

2025/5/25 来源:不详

白癜风检查到中科 http://www.bdfyy999.com/
铭记文化传承,培养优秀家风文/赵辉我爸有四个兄弟,他是老幺,自我记事起,我爸和大伯、三伯住在一排窑洞,各家分两三个窑洞,只有二伯住得远。后来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我爸他们商量了下,奶奶由我爸赡养,爷爷由三伯照料。爸爸是名教师,但是脾气不太好,每天放学回家,家里太沉闷了,就去爷爷家玩,爷爷对我很好,春节过后,天然渐暖,开始播种,夏天带我去地里除草,秋天带我去山边看槐花开,摘槐花回来拌麦饭吃,去山里放牛,我在山上跑,他在旁边割草,做个花环戴我头上。麦子黄了,去山下田地里用镰刀割麦子,我背着小捆一点点地往路边走,回到家垒起来,防止雨淋,太阳出来了,将麦子摊在场上,暴晒一上午,中午或者下午叫堂哥开着拖拉机过来碾场,碾完后摊得多的话,几个叔伯过来帮忙,翻一遍,这个时候还没碾干净,又开始晒,一会再叫过来堂哥再碾一次,这时候麦子都落到了场地上,翻过之后就一遍遍的清场,乘着风扬出杂质,直到清理出干净的麦子,打包拉回家。我最开心的就是躺在麦草堆上睡觉,爷爷会拧麦草绳,有时候在山上割了艾草回来,拧成草绳晚上点着驱赶蚊虫。如果那几天天气好,就会把打包的麦子放在草垛旁,用板车插到草垛里撑一个棚子,晚上睡在场地上,叫做看场。因为第二天又会将麦子倒在地上,摊开来晒干为止。我周末经常和爷爷躺在板车上,听他讲他年轻时候的故事,看着满天繁星,感觉整个银河系都在头顶似的,也在不知不觉就这样睡着了。爸爸工作有点工资收入,每次买点东西回来,多的会给三伯,大伯他们家一些,他对爷爷情深,只是不善于说出来而已,这就是北方人的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吧,默默的付出,默默地表达着一切。除了平时放牛割草,管理自家种的一点蔬菜,收麦子这段时节,杏黄了,核桃熟了,苹果也可以吃了,西瓜也开始叫卖了,这个时候跟着爷爷去山上摘果子吃,拿一根长长的杆子,敲下几颗杏,咬一口,真好吃。核桃还是青涩的皮,砸破了用手拨开,手被染成了绿色,白色的核桃仁,嫩嫩的果实,吃着有点无味。苹果有点涩,西瓜最好吃,一毛钱买好几个,还可以用粮食换西瓜,现在想来那时候是真便宜。一转眼快过年了,那是我最开心的时节,学校放假了,可以到处去玩,小的时候在田间地头穿梭,和小伙伴在土坡上蹿下跳,摘野果子吃,回去晚了免不了被父亲一顿责骂,我那时候调皮,总是看着父亲笑起来,他也就气消了一半。过年前几天去采购各种吃食,糖果,花生,饮料,肉,水果,蔬菜等,这也是姐弟几个最开心的时候,在外地工作的堂哥也回来了,总是会带点东西给我们吃,不管工作干得怎么样,大家也都是开开心心,聚在一起,站在路边或蹲在垄上,可以说到天黑。大年三十这天买回来的红纸裁剪成对联的大小,父亲泼墨挥毫,给大家写对联,村里的堂哥父辈都过来看,除了门框,粮仓上也贴“粮食满仓”,鸡窝上写着“鸡肥蛋多”,牛棚上贴着“六畜兴旺”,等到贴好对联,放一挂鞭炮,预示着过年开始。妈这时候在家忙着揉面蒸馒头,哥哥姐姐在家烧火,一起帮忙揉面,大锅蒸好馒头,包子,花卷等,小锅熬稀饭,再准备点菜,午饭就好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父亲这时候会喝点酒,也算是迎合新年的喜庆气氛。吃完饭,姐弟几个打扫房屋和院子,爸妈在厨房炸油饼等面疙瘩之类的特色小吃,做凉粉,蒸甄糕,煮好肉切片做菜,拿出四方四正大木盘子,配好一道菜,就放上去,一个木盘可以放六、七道菜。紧紧张张忙碌一下午,到四五点也全部做好了。五点多,天还亮的时候,几个堂哥和叔伯约着去上坟,祭拜祖先,插香,撒黄纸,烧冥币,希望祖先保佑一家人健康和睦,生意兴隆。晚上七点多的时候,二伯家离得远就早早端着一木盘的菜肴过来,看今年在谁家“过夜”,也就是吃年夜饭,定好在三伯家之后,爸爸和大伯家也开始将自家准备的菜肴,果品一起端过来,父辈的一桌,妇女小孩一桌,大家坐在炕上、桌子边,围着火炉吃饭,聊着家常,吃着各家准备的菜,三妈家的酸汤面好吃,我每次能吃两碗。堂哥汇报给叔伯今年外出的成绩,大家听着、聊着今年粮食的收成。爷爷奶奶在炕上坐着,听着他们说话,时不时说几句鼓励的话。等到夜深了,爷爷奶奶困了就先送回去,叔伯们知道年轻人在,也借机去了其他屋,这个时候堂哥们开始热闹起来,因为我是老幺,上面有七个堂哥,长辈们走后,就开始划拳喝酒,大声的吆喝,看他们真尽兴。大年三十的晚上外面漆黑一片,十二点的时候能看到山对面放鞭炮的亮光和声音,夜里一片漆黑,抹黑到爷爷休息的屋子,看他已经睡着,在炕头坐了一会,感觉有点无聊,躺在他旁边睡着了。等到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早晨,是被一大早外面的鞭炮声吵醒的,震耳欲聋,发现自己不知道啥时候已经回到自家的炕上,暖暖的躺着,母亲已经起床去山里挑水,外面牛棚的铃铛响起,肯定是爷爷在喂草料了。不想起床,就又睡着了,梦见和爷爷在山里放牛,在小河里捉蝌蚪,清清凉凉的水流向远方。吃过早饭,叔伯堂哥们便过来各家拜年,提着礼物到每家都走走,说说话。然后给小孩子压岁钱。最后还是聚集在一家去,给老人们磕头拜年,大家还是又唠唠家常就散了。这个时候各自去村里经常去的人家走走,一天就这样过去了。初二这天是走亲戚的日子。一早吃过饭,堂哥们就开始走亲戚,姑妈家是每年必去的,姑妈早年嫁到陕西去了,好在不远,大家会约个时间,一起骑着自行车带着礼物去。热热闹闹的姑妈也最喜欢了。我小的时候也喜欢去姑妈家,但是经常去不了,算下来没去过几次,跟表哥他们年龄差也很大,感情也浅。堂哥们也喜欢去,两个表哥家挨着院墙而建,有十几亩的果园,去了可以散心,还可以吃到姑妈家的美食,回来也会带点新鲜的苹果,后来大哥总说,赵家的兄弟们去了,姑妈家的邻居都羡慕,人又多,每家带点礼物过去,可以放一盆或一桌。是的,那时候大家都非常开心一起去姑妈家,这样的情景也一直持续到姑妈去世,那些年也是最开心的时候。后来从窑洞搬到瓦房,大家因为地没在一起,就在各自的地基上建了房子,但是有困难互相帮助,这样的情景一直没变过,过年还是照样家家端着准备好的饭菜相聚,话家常。后来大家都外出打工,都落脚在工作的地方了,后来爷爷奶奶去世,从瓦房到小康屋,政策越来越好,对房屋而言留下的只是个符号,很多人去了西安,去了平凉,甚至像我一样,跑到了遥远的湖北,家中的房屋也快荒废,平时家中有事,大家在群内通知,家家户户出人出力,网络没有隔阂亲情,每年过年几个堂兄弟都会回老家,去上坟祭拜,去各家坐坐,跟亲朋好友打电话相聚,这样的兄弟情义一直没变。如今回想那些年的美好时光,家族虽然没有家训,家言,但是祖辈默默传下来的勤劳,朴实与兄弟之间的和谐情义,不正是这个家族赖以生存的基石么。作者简介:赵辉,湖北黄石人,祖籍甘肃灵台。二手车鉴定评估师,网络小说作者,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今日头条、百家号等自媒体创作者。来自第二届全球华人好家风征文大赛授权发布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95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