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清华女博士后,留学美国,却回村种地,

2023/11/20 来源:不详

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年10月,北京近郊的一处农场里,欢声笑语一片。

只见,在郁郁葱葱的树木环绕下,一个由自行车组成的车队,浩浩荡荡地骑行在乡间小路上。

一个身穿西装,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小伙子,笑憨憨地骑在队伍最前面。

他的后头载着一个身穿旗袍的年轻女子,笑靥如花。

原来,这是一场别具一格的“新潮”婚礼。

通过弥漫着乡间气息的小路,一群人骑着自行车,将新娘从村子里接亲到不远处的农场。

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新郎新娘交换了彼此的定情信物,一对用核桃定制的戒指。

这个“新潮”婚礼的女主角,就是石嫣。

(后座是石嫣)

她是清华大学博士后,却放弃大好的前途,回农村种地,年收入达万。

为什么学识加身、名校加持的石嫣,毕业后没有一门心思搞科研,而是做起了农民呢?

这一切,还要从她的成长环境讲起。

年,石嫣出生在河北省保定市一个工薪家庭。父母是大型国企的双职工,工作稳定。

作为家中的独生女,石嫣如同掌上明珠,父母舍不得打,也不忍心骂。

和大多数80后的城市娃娃一样,石嫣的父母年轻时,也赶上了知青上山下乡,有过真切的农村生活体验。

于是,一家人闲来无事的时候,父母就会给小石嫣讲那段乡村生活。

一人高的锄头,田地间的耕牛,弥漫着稻香和花香的乡间小路。

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汗如雨。

到了收获的时节,看着亲手培育出的庄稼,一切的辛苦劳作,都变成了丰收的喜悦。

父母绘声绘色的讲解,在石嫣幼小的心灵中,悄悄播下种子,只等发芽开花的那天。

她一度认为,即使一辈子无名无势,当个农民也不赖。

但是,那只是石嫣一个人的幻想。

做父母的,自然希望孩子能够努力读书,学有所成。

长大之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体面舒适地生活。

因此,到了上学的年纪,石嫣的父母马上为她挑选了一所重点小学就读。

她也十分争气,从小学到高中,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

看着女儿在规划好的道路上一路前行,这让望女成凤的石嫣父母很是欣慰。

眼看着到了高考填志愿的时候,以石嫣的成绩,按部就班进入名校就读。

在高楼林立的大都市,找一份光鲜亮丽的工作,一点也不成问题。

谁知,一向听话的石嫣此时却叛逆起来。

她不顾父母和亲戚的反对,执意报考了河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

如果说,此时她的决定,源于儿时父母的耳濡目染和青春年少时的任性。

那么大学期间,一个人的出现,则彻底影响了石嫣未来人生的走向,坚定了她探索新农业的决心。

这个人就是我国三农问题的专家,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教授。

温铁军教授在农业研究领域的见解和成果,让石嫣叹为观止。

为了师从业内泰斗,石嫣在本科期间,学霸本色尽显,看遍了温教授的书籍,拼了命学习。

最后,皇天不负有心人。

如石嫣所愿,她成功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在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硕博连读。

从此,温铁军教授深入农村的考察团队中,有了石嫣这个城市丫头的身影。

也许是兴趣使然,又或是天赋异禀,石嫣在跟随温铁军教授团队,实地勘察70多个村庄。

同时,她还在国内重要农业期刊上,发表了数篇论文,阐述她对三农问题的思考与见解。

石嫣的拼劲与成就,让温铁军教授刮目相看。

他没想到,这个长相清秀的小姑娘,与同批男学生相比,竟然丝毫不逊色,甚至更出色。

那时的石嫣,虽然没少深入农村做科研。

但是一旦返回学校,她与农民之间的距离感就会产生。

她想抛掉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光鲜外壳,真正与农民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为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很快,一个绝佳的机会就来了。

年某一天,石嫣上食堂吃饭,结果偶遇了学院的周立教授。

彼时,周教授刚从美国回来,曾与美国农业贸易与政策研究所打过交道。

聊到博士期间的打算时,周教授问石嫣,想不想去美国的农场做实习生?

能真正进入农场,为农民排忧解难,这不正好是石嫣梦寐以求的吗?

于是,在征得导师温教授的同意后,石嫣和美国的研究所取得了联系,开始申请国外实习。

年4月,石嫣终于如愿以偿地飞到了大洋彼岸,开启了在美国农场的“洋插队”生活。

到美国之前,那里高度机械化的农场印象,在石嫣的脑海里根深蒂固。

结果,到达目的地后,石嫣才发现,自己当初的想法多么可笑。

她实习的地升农场,与她想象中的农场完全沾不上边,石嫣一见农场,甚至打起退堂鼓。

但既然来都来了,石嫣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了,只好硬着头皮上。

明尼苏达州的这个小型生态农场,崇尚自然耕种,拒绝使用任何影响庄稼生长的化学制剂。

因此,石嫣每天都要和农场里的农民一起,培土、育苗、除草、浇水、移植、施肥,甚至连辅助耕作的小器具都要自己制作。

由于不能使用除草剂,石嫣经常要一个人在广袤的庄稼地里除草。

风像刀子一样划过她细嫩的皮肤,太阳在头顶炙热地烘烤着,石嫣做着简单重复地动作,直到太阳下山。

晚上回到宿舍之后,她感觉整个人几乎被吹呆了、晒傻了,浑身上下酸痛不已。

低头看看身上的衣服,早已洗不出原来的颜色。

再看看因拔草而布满裂纹的手指,哪还有城里姑娘的样子。

夜里,石嫣也不禁问自己:

这个远渡重洋的决定是不是草率了些?

为什么不好好地在国内写论文,而要在这里拔草、施肥、擦育苗盘?

经过短暂地挣扎,石嫣很快找到了“洋插队”的意义。

她发现,在地升农场实习期间,附近社区的居民经常到农场,预定他们想要的蔬菜。

农民根据订单种菜,待蔬菜成熟收获后,他们再将蔬菜送到居民手中。

这就是CSA模式,这种模式本质上,是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关系。

这样做,一方面让农民在种植之前就拿到了足够的资金,可以有计划地安排种植,避免过度生产和浪费;

另一方面,居民可以吃到健康、安全的蔬菜,在蔬菜生长的过程中,还可以随时来农场监督,体验生态农场的乐趣。

面对国内日趋严峻的食品安全,和城市化进程中对于土地的影响,石嫣认为,这种模式在中国也有发展潜力。

于是,一个“菜有菜味,果有果香”的计划,在石嫣的脑海中,逐渐成型。

年底,石嫣结束实习,回到了国内。

看着眼前这个皮肤黝黑、满手老茧的农村丫头,父母实在很难将她与清华女博士联系在一起。

摸着石嫣粗糙的手掌,妈妈心疼得湿润了眼眶。

但是,看着提到国内农业发展两眼放光的女儿,老两口除了支持,便再无他想。

年,在导师温铁军的指导下,石嫣的第一个CSA小农场诞生了。

石嫣给它取了一个十分可爱的名字,叫“小毛驴市民农园”。

“小毛驴市民农园”在北京的凤凰岭,占地亩,这也是中国第一个CSA农场。

然而,当梦想变为现实,迎接石嫣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当地农民的质疑。

看着这个年纪轻轻的小丫头,和她自己培育出的蔬菜种子,他们难以相信。

城里的读书人,怎么能比他们这些祖祖辈辈和土地打交道的人,更了解如何种菜?

说好听了,是理想化,说直接点,就是瞎扯淡。

但是,当年秋天,石嫣农场的大丰收,让这些靠天吃饭的叔叔伯伯们看到了这个年轻丫头的真本事。

陆陆续续,当地的农户带着自家的耕地,找上了石嫣,寻求合作。

和当地农户的破冰期刚过去,原本以为CSA模式可以往前一大步的石嫣,又遇到了新难题。

长年累月,农民已经尝惯了化肥、农药的甜头,而石嫣的CSA农场,是严格禁用这些化学制剂的。

有个签约农户,因为怕虫害,在签约第一年的时候,背着石嫣,偷偷用农药种植蔬菜。

石嫣知道后,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就把将近半亩的蔬菜幼苗全部拔掉了。

石嫣的坚持,自然招来了不少农户的不解。

他们说石嫣傻,一点化肥就能换来大收益,你不说,消费者也看不出来,何乐而不为呢?

话是这么说,可石嫣过不了自己这一关,既然自己决定要好好做这件事,自然不可能弄虚作假。

她也理解农户,他们对未来收益不确定,担心收入无法保障,才会出此下策。

于是,她不做辩驳也不多解释,一切让结果说话。

她一边使用有机肥,一边在土地上下功夫。

另一边,她主动走出农场,去找客户。

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把自己学校的师生都变成了农场的客户。

客户多了,收益也好了。

当初说石嫣傻的农户,默默找她买了几株生态农场自主培育的蔬菜苗,回家踏实种菜去了。

而曾经偷偷用农药的农户,也开始相信石嫣,收入逐渐增长。

慢慢地,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回到老家,跟着石嫣种地,他们种地的收入,可以保证他们过上有滋有味的生活。

这头,石嫣刚得到农户的认可,那头,石嫣又在农场的客户那碰了钉子。

让农作物按照自然规律生长,不去过多干预,难免会让蔬菜出现形态各异、偶有虫洞的样子。

客户看到后,一致以为这些蔬菜出了问题,不敢收,也不敢吃。

这时石嫣才意识到,原来深陷化学制剂陷阱的不只农户,还有广大的消费者。

她耐心地跟大家解释,让消费者明白,这才是蔬菜原本的样子。

用心经营农场的同时,石嫣的学业也没有放下。

年,坚持科学发展新农业的石嫣,进入到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的博士后交流站继续学习与深造。

年,三十而立的石嫣,又建立了“分享收获农场”。

此时,在全国范围内,与她合作的农场已经超过了个。

与其说,这个不走寻常路的“海归农民”,要让CSA的农场经营模式在全国生根发芽。

不如说,她是要将这样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向全国各个角落。

面对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多个生态农场,石嫣都会亲力亲为指导。

也正是她的这份执着和热忱,感染了无数志同道合的人,他们甘愿追随她,与她并肩前行在新农业发展的道路上。

除了肝胆赤诚之心,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努力,石嫣也带领农户们实现了收入的提升。

年,石嫣年收入也超过了万元。

在石嫣冲破世俗,踏上新农人这条路的时候,她就曾暗下决心,要让农民这个古老的身份,变成一个令人尊重的职业,一个可以承担社会责任的职业。

她,真的做到了。

年,在瑞典达沃斯举办的第46届世界经济论坛上,石嫣被评为“全球青年领袖”。

凭借农民这个职业而登上这个世界舞台,石嫣打破了很多老旧的观念和认知。

她的目标远不止于此。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如今,“分享收获农场”已经形成了自己稳定的生态圈。

石嫣满脸骄傲地说,在她的生态农场里,拿铁锹随便一铲,泥土里就能看到蚯蚓。

这样富含有机物的土壤,种出的蔬菜,新鲜可口。

在农场食堂吃完饭之后,用来洗碗的不是洗洁精,而是麦麸。

这些洗碗用过的麦麸,不用丢掉,而是直接拿来喂猪。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闭环的生态循环,没有污染,也没有浪费。

正因为有了这样健康环保的生态圈,“分享收获农场”也收割了许多忠诚的客户。

大部分客户,已经常态化定制农场的肉、禽、菜、蛋,家里的孩子都是吃着农场的食物长大的,妥妥的“有机宝宝”。

这种坚定的信任感,带给了石嫣无限的价值荣誉,也成为了她继续前进的一大动力。

支撑石嫣前进的另一大动力,就是农场越来越多90后、00后的年轻员工,在农场安家立业。

石嫣曾两次采访过袁隆平院士,袁老的一句话,像一根刺一样,扎进她的心里。

袁老说,“年轻人不搞农业,今后是个大问题。”

这不禁让石嫣联想到,当初深入农村调研的时候,看到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和妇女儿童。

至于那些青壮年,要么进城务工补贴家用,要么就去念书,为逃离农村而奋发努力。

而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认可石嫣农场的生态农业模式,纷纷慕名而来,加入石嫣团队。

几年前,在农场实习的大学生,被父母强制带走的场景,几乎没有再发生。

在这个农场里,这些年轻人可以慢节奏地工作和生活。

平日工作时,他们可以设计土地布局,可以给农作物拍照,可以育苗、浇水,可以用收获的农场食材做美食。

周末休息的时候,他们则会约上三五好友爬山、野炊。

年轻人在这里,不仅可以自给自足、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更多的是,他们找寻到了自我的价值,以及和自然节奏相契合的惬意生活。

石嫣曾说:

“一个人的价值体现,不应该只是通过工作收入来衡量。

而是要看,你的工作为这个社会的进步,带来了哪些改变。”

“分享收获农场”主打的口号“重建人与土地的链接”,完美地诠释了以石嫣为代表的的新一代新农人的使命。

疫情期间,石嫣奔波于世界各地的线上会议之间,他们探讨对策,分享经验。

尽管如此,石嫣依然认为,对于新农人来说,现在还是处于初级阶段,未来仍任重而道远。

尊重原始的生态法则,还自然以自然,那个收获的季节,应该就不远了吧。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65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