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河南洪灾中,发生在安置点的那些事儿
2022/9/19 来源:不详7月27日,新中大道小学,临清店村的一名小村民在课桌拼成的临时床铺上玩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峥苨/摄
7月下旬以来的洪涝灾害里
整个河南最高峰时
有多万人转移安置在安置点
缓解他们的心理痛苦
逃离洪水的人们
身体暂时安顿
但惊魂未定
医生们注意到了这一点
在新乡市第二中学安置点
几名24小时值班的医生
在接诊时发现
来看病的村民
总会不自觉地提到这次大水
不少人把自己的经历
一遍遍讲给别人
因此
医生的一项工作是
缓解他们的心理痛苦
那些口述的细节里
反映出传统的中原农村生活
很多老人患有慢性病
因为撤离得匆忙
没顾得上带药
不过
药品只是他们紧急抛下的
生活里的一部分
一位村民在撤离时听到
院子里的牛叫
回头去把绳子解开
希望它们也能逃命
等水退去
还能找到回家的路
一位村民正为儿子盖婚房
打完了地基
墙砌了一半
担心房子被水泡坏
每天都想回去看看
安置点的情况
安置点只能提供一些
基础性的临时诊疗服务
李鹏玲介绍
药品大部分是社会捐赠的
碘酒、消毒液、感冒药等居多
医院开
医生处理最多的是
“被水泡出来的病”
由于长时间被水浸泡
一些村民的脚会水肿
安置点里还住着救援队员
这些人求医时
情况往往更为严重些
一些人的伤口甚至溃烂了
作为新乡市牧野区
27个安置点之一的新乡二中
最多的时候
安置了多人
在这个暑期中的校园里
那些不时被提及的村庄名称
透露着人们与水的关系
前河头村、后河头村
……
7月27日,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新中大道小学安置点,转移安置于此的受灾村民在操场上散步。34岁的临清店村村民韩志新抱着女儿在操场上打电话,她家8口人都被安置在了这里,医院就医。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峥苨/摄
大水涌入了城市
沿河的村庄首当其冲
牧野区是新乡市区受灾最严重的地区
到7月28日
当地已有24个村
转移人口4.55万余人
7月22日深夜
牧野区新中大道小学
接到改为安置点的通知
成为最早被征用的学校之一
校长王运芳记得
那一晚的准备十分匆忙
7月23日凌晨左右
受灾村民就冒着大雨陆续到达
留给学校准备的时间
只有近1个小时
卫河周边的
临清店村、前河头村、后河头村等村
约多名村民都转移到这儿
两栋教学楼变成临时宿舍
每间教室住10-20人
大家只能打地铺才能挤下
人的规模
明显超出了一所小学的承受能力
直到几个小时后
当地陆续启用了
另外的几个安置点
新中大道小学的压力才得以缓解
新乡二中安置点
是在7月23日下午启用的
副校长秦文胜接到通知后
在办公室住了四天三夜
此前
他和同事们已经做了一些准备工作
比如招募就近居住的师生当志愿者
腾出一些教室存储物资
随着受灾群众、爱心物资的不断涌进
大家还是有些措手不及
秦文胜说
第一天原先通知有人会过来
但实际到了多人
第二天又来了多人
这些村民大多是老人和小孩
年轻人极少
这大大超出了他此前的预案
无论是管理还是防疫等工作
都得重新安排
村民们选出了寝室长
秦文胜在本子上列出了
人员安置、车辆停放、卫生防疫等多个问题
然后一项项去安排
头两天最为手忙脚乱
优先要解决住宿问题
男女分开住宿
楼房的低层住男士
高层住女士
“这样男士出入就不会经过女士的空间”
00:11打破了原有的村庄格局
村民们忽然过起了集体生活
按照管理学生的经验
学校制定了需要遵守的寝室管理规定
比如21时要封闭学校大门
22时30分要熄灯休息
不能大声喧哗
出校门要凭证件等
并选出寝室长负责
7月27日,中大道小学安置点,几位70岁以上的前河头村村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峥苨/摄
走失的阿尔茨海默病老人
不过,还是有很多出乎意料的事发生
一位患有阿尔兹海默病的老人
在入住第二天就走失了
她丈夫当时正在吃饭
一不留神,人就不见了
家人找了3个多小时才告诉校方
秦文胜赶紧报了警
并安排认识老人的村民
分成三路搜寻
直到第三天凌晨
老人才由警方送回
被发现时
老人坐在一家
离学校近6公里外的售楼处
学校因此加强了出入校门的管理
并统计了患阿尔兹海默病
身体残疾情况的老人信息
安排志愿者加强照顾和管理
源源不断的爱心物资
村民撤离时大多匆忙
基本没带日常用品
但社会各界捐助的物资
能满足他们大部分的需求
新乡二中腾出了两间教室
用来存放爱心物资
村民转移过来的头几天
爱心物资也源源不断地涌来
防潮垫、被褥、衣服等
几乎是一到就分发下去了
各种食物层层堆在一间教室里
主要是各种品牌的
方便面、牛奶、火腿肠和面包
另一间教室用来存放饮用水
实在堆不下,就堆在了门口
还有人捐来小孩玩的各式玩偶
堆在学校大门附近的纸箱里
村民需要就可以自取
很显然
捐赠者希望灾区的孩子们有
“愤怒的小鸟”
白色的长耳兔和
各种颜色的小狗玩偶陪伴
一家理发店主动找来愿意给村民免费理发
7月31日
一家理发店主动找来
愿意给村民免费理发
派两位理发师来到学校
从中午忙到傍晚
村民的理发需求旺盛
那天
等待理发的队伍
从教学楼一楼大厅排到了门外走廊
村民们总在挂念家里
70岁的张清枝常常坐着发呆
看外面雨停了
就询问什么时候能够回家
她是前河头村人
7月23日凌晨撤到了新中大道小学
她记得,那天晚上下着大雨
自己全身被淋透
心乱得没办法想其他事
只知道一味跟着人走
好不容易走到集合地
一辆渣土车在等着大家
她已经没有更多力气了
靠着别人帮忙
才艰难地爬进了车斗
她想家
家里还有几斤白面和大米
她之前已经收好
放在了家里最高的柜子里
院子里还有棵碗口粗的核桃树
她咬不动核桃
所以每年都会摘了卖点儿钱
……
7月22日晚上
这些都被留在那场大雨里
跟张清枝坐在同一辆渣土车上的
刘新祥记得
走得是那样着急
以至于没有做什么准备
“天就像漏了一样”
前河头村经历的大雨
是从7月18日开始下的
头三天雨势不小
附近的卫河和共产主义渠的
水位不断上升
但村里并没有明显的积水
但刘新祥很早就有不祥的预感
“平时暴雨顶多下一个小时
这次下得太久了”
由于连日的大雨
他十分留意天气预报的信息
在7月20日晚上
他还特意准备了些破旧衣服
去堵住大门的一些缝隙
前河头村就在卫河边上
村子地势南高北低
刘新祥家在北面
往年村子发大水
他家都会进水
他因此格外谨慎
7月20日夜里
刘新祥几乎一夜未睡
他记得那一晚的雨下得很大
尤其是21日凌晨那段时间
“风也特别大,呜呜叫”
他夜里几次起身
去看雨情
村里的道路上已经有明显的积水
风吹动着水流形成漩涡
“来回地旋”
他本想出门看看水漫到哪儿了
刚一开门
风就差点把他吹倒
他匆匆看了一眼
院子里已经积水了
他连忙关上了门
7月21日6时
刘新祥实在睡不着了
外面的雨势稍小了一些
他开始清理院子里的积水
顺便把一些杂物搬到较高的位置
妻子被他吵醒
看他来回忙活
忍不住抱怨了一句:
“这雨啥时候下到头啊!”
这天凌晨开始
新乡市气象台持续发布
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7月22日晚
新乡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紧急通知
共产主义渠洪水漫溢进入卫河
洪水顺卫河下泄
要求紧急转移居民
组织人员上堤堵口抢险
前河头村是这天21时左右
通知大家撤离的
收到通知前
刘新祥正准备去堤坝上帮忙
他拿着把铁锹
深一脚浅一脚地在积水里走着
水漫过了他腰部
浑浊不清
看不清底
他就用铁锹一点点试探
顺便拨开水面上的
枯枝烂叶、死鸡死鱼
走到半路
他迎面碰上从大堤上撤下来的村民
“大队部让马上撤离
在村子那个十字路口等车”
他一时没反应过来
但村民已经走了
很快,村里的广播就响了
“上面要泄洪
请做好充分准备
准备撤离
把贵重物品带出来
……”
可是,暴雨说来就来
7月21日傍晚
随着一阵大风
刘新祥说:
“天就像漏了一样”
年轻人去守堤坝
后来的气象信息显示
7月21日晚
牧野气象观测站2小时
降水.4毫米
超过了郑州7月20日
当天2小时最大.5毫米的数值
河水的水位快速上涨
周边的村庄都被惊扰了
离得近的村庄派青壮年
轮流上堤坝查看水情
北枕共产主义渠、东依卫河的后辛庄村
更是如临大敌
那天上了堤坝的村民后来描述
河里的水流急了很多
有时候一浪打过来
水位就上涨几厘米
后辛庄村的妇女工作干部
茹化玲对记者介绍
“光7月21日一晚
卫河水位至少上升1米
共产主义渠还要更多些”
茹化玲担心了一夜
7月21日村子就断水断电了
手机信号也是断断续续
平时并不怎么活跃的村民 辑丨鞠静
校 对丨戴胤
校 审丨孙小千、任锦晟
值班编委丨王小鲲